锦江河岸望江段?家庭医生团队上门为市民提供健康服务?市一医院“治未病”中心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健康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石。而健康不仅是指个人身体健康,更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完全健康,按照这种“大健康”的视野,创造良好的健康环境,不断改善市民健康状况,不遗余力地推动健康城市建设,是成都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近日召开的全市卫生与健康暨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大会上,《关于实施健康成都战略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随即,成都市卫计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并解读了这份成都国家健康城市规划。“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完善,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人均期望寿命等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中心城市前列,成为国家“健康城市示范市”。”
实施健康成都战略、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并非朝夕之功,途中势必面临诸多挑战,但可以确信的是,成都市正在建设健康成都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关键词
预防为主、健康优先
从重“治”转为重“防”
所谓“治未病”,顾名思义是“治疗未来可能产生的疾病”,从重“治”转为重“防”,让医院逐渐变成健康促进中心,而不只是手术和药物治疗中心,体现的不仅是就医方式的转变,更是医疗保健理念的新革命。
大力实施重大疾病联防联控行动、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行动、健康文明生活培育行动、城乡健康环境提升行动,全面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重大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防治防控,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加快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高度重视残疾人健康,加强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推动健康社区、楼宇、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把工作重心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管理、转向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做到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
到2020年,成都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软硬条件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急性传染病(甲乙类)发病率控制在250/10万以内。
关键词
公平可及、群众受益
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
每到一家医院看病,就需要办一张该院的就诊卡,随着看病次数的增加,身上有了一叠就诊卡,既不便于保存,也不利于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但这一现象在成都市已逐步结束,通过建成统一融合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市民只要手持居民健康卡,到省级、市级、区级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一卡通用。随着信息网络的互通,将来看病就医,还将实现全国“一卡通”。
按照公平可及、群众受益的理念,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成都市将进一步突出分级诊疗,深化医疗服务改革,加快建设紧密型、纵向型医联体,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突出现代管理,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完善医院现代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体系;突出全民覆盖,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突出供应保障,深化医药价格改革,加快推进药品全流程改革;突出激发活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拓宽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到2020年,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将达到3.8名,每万人全科医生达到2至3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50%以上,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医疗中心。
关键词
资源下沉、重心下移
对口支援送去健康保障
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坚持资源下沉、重心下移,不断提升基层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去年,四川省麻疹发病明显下降,但部分市(州)发病仍呈上升趋势,为有效遏制麻疹疫情上升势头,保护儿童健康,成都市承担起对口支援甘孜州石渠县、雅江县、新龙县三个县的麻疹-风疹二联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今年3月,由市疾控中心及21个区(市)县疾控中心31名免疫规划相关专业人员组成援助队伍,踏上援助甘孜的征途。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支援任务圆满完成,其中,摸底评估覆盖了雅江县17个乡镇,补种率达100%。
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成都市将大力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三年攻坚”行动,持续增强基层健康服务供给能力,不断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差距,努力实现服务优质均衡发展。重点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同步完善区域卫生规划,高水平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提升工程;提升基层队伍服务能力,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快补齐医疗队伍人才短板;提升优质资源辐射能力,打造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提升健康扶贫攻坚能力,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深入推进对口支援19个藏区县医院工作。
关键词
规划引领、融合发展
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圈
梳理城市发展的支撑条件和特色优势,坚持大健康产业与医疗卫生事业双轮驱动、协调发展。
着力深化卫生与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要素资源向健康产业配置,加快构建成链发展、集群发展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强化规划先导,加快完善健康产业布局,支持多种模式发展社会办医,全面构建生物医药和健康服务产业生态;强化中西并重,构建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打造全国中医药健康服务标杆城市;强化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健康产业升级,树立“健康+”思维,加快培育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身休闲运动、健康食品和智慧健康产业。
逐步形成“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双核牵引、龙门山中药产业带和龙泉山高端医疗产业带两带聚集、区(市)县健康产业要素多点支撑”的健康产业布局。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显著的健康产业园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50亿元,初步建成全国中医健康服务标杆城市、医养融合示范城市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健康产业中心城市。
关键词
上下联动、统筹推进
“健康细胞工程”独具成都特色
建设健康城市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以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为例,家庭是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的基础“细胞”,成都市把强化农村家庭的主体责任作为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的首要突破口。2013年7月,首先选择都江堰市柳街镇进行试点,通过向群众反复宣传卫生、健康、发展的理念,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成立院落自治管理委员会,每月评选“清洁之家”,很快,群众起初的不情愿转变为自愿拿起扫把,形成了家家参与整治、人人维护环境的良好局面。
成都市在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中,建立以村民为主体的、以促进环境提升、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各类社会组织,找到了群众多样化参与到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事务的形式与途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成都探索”。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加强督查考核,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为健康城市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成都探索——
点位一:青羊健康创业基地
提供全方位健康促进服务
引导4万余创业者保持身心健康
王华(化名)是同事眼中的“工作狂”,一天24小时里,有18个小时都和工作有关,随着睡眠、饮食不规律而来的是体力下降、失眠和健忘等症状逐渐显现。王华想要改变这种状态,但多年的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这令他苦不堪言。不过,自两年前他调职来到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后,烦恼便渐渐消散了。
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属于成都市产业布局规划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之一,占据青羊新城产业核心板块,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共计400余家企业入驻,涵盖各行各业。目前,园区企业员工人数已达4万余人,以25至50岁之间的中青年职业人群为主。随着基地企业形态的多样化,以及员工素质与结构的不断变化,对健康的关注和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区域原有的卫生资源和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及员工的需求。
为适应这种新形势,去年,在园区的中心区域,一个占地400余平方米的半球形玻璃建筑——“青羊健康创业基地”应运而生。它由青羊区卫计局联合青羊工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管理办公室与相关企业共同建设和管理,由周边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技术融合支持,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城市、流动人口健康管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项目资源,通过互联网、社群活动、线上与线下体验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和运动指导等服务,将健康融入企业管理,融入工作和生活。
简而言之,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有效监管,企业自主经营,以公益性健康宣教、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为基础,自愿健康干预有偿服务为补充的全方位健康促进服务是“青羊健康创业基地”的主要运营模式。
王华便是“青羊健康创业基地”健康管理名单中的一员,除了基地定期进行常规体检检查,关注健康指标变化趋势以外,在工作空暇时间,他经常来到这里,使用自测工具检查身体指标,了解健康知识,听取健康建议,不断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出调整。
点位二:蒲江县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农家院落和周边树林、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彻底改变了游客和投资商对乡村“脏乱差”的看法,群众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中,增强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通过广泛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爱国卫生理念深入人心。群众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积极参与支持狂犬病等重点疾病监测防控工作,传染病逐年下降,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发展,乡村健康教育、免费义诊等不再是政府一头热。
为有效推动成都市健康城市建设工作,营造健康促进支持性环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发挥健康“细胞”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蒲江县打造起3个“健康细胞工程”示范点,包括长秋乡,长秋乡开源村、甘溪镇明月村。
在长秋乡,为了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起创建市级健康乡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和企事业单位均成立了创建工作班子,从而在全乡形成了强有力的创建组织网络。将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食品卫生以及公共场所管理、传染病防治、除四害工作等全部囊括在内,整体提升健康水平。
在长秋乡开源村,通过实施健康村创建工程,极大地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村民生活品质,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美景常伴,村民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达99.5%。不仅如此,目前,该村已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参合率100%,建设起符合省内标准的社区卫生站,全乡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甘溪镇明月村,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文创达人、青年创客。这都得益于以政府为主推进旧村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建设,建成乡村旅游体验区;以农户为主推进旧院落改造和新村建设,发展家庭旅舍、茶社等创意项目;以社会资金为主提升原生态文化,推进文创项目建设。目前,这里已建成川西民居特色浓厚的明月新村一二期;结合9处旧院落示范改造,完成谌塝塝微村落建设;初步完成瓦窑山景观梳理;引进在建文创示范项目12个,艺术民宿项目5个,手工体验项目8个。
本版稿件采写 本报记者 王静宇 摄影 胡大田
新闻推荐
“我是今年新作为帮扶责任人参与到帮扶工作中的,从未有过相关经历。上户、手册什么的我之前一概不知。但今天参加华阳镇举办的片区帮扶责任人培训大会,尤其是还发了一封给我们的信,通过这封信,我思路...
望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望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