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当太阳金色的余辉洒下大地之时,记者在大石乡卓铺村三房组大屋当家塘兴修现场时看到,村委一班人正在县水利局有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认真记录塘坝浆砌的技术标准、护岸的高度、扩挖的深度、放水涵洞的高低等一系列技术参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真正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当家塘整修到位。
“这口大塘和它相连的一口小塘过去一直年久失修,数十年没有清淤过,塘泥淤积十分严重,蓄水功能逐年减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下游雷嘴、胜利、三房三个村民小组500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和800多人直接受益。而且雨水多的时候,由于土垒的塘坝出现大小不同的渗漏现象,满塘的水就会不知不觉白白地流走,十分可惜。然而,一到干旱季节或者枯水期,上游渠道没有水源,下游所有的农业用水和附近村民的生活用水就全靠塘里的蓄水了。”卓铺村村委会主任卓九应坦言地对记者说。
“由于我村位于泊湖之滨、大石乡边缘,紧邻望江县的长岭镇,地处花亭湖灌区渠系的最末梢,全村所有农业生产用水依赖于花亭湖。一般情况下,5-9月份,灌区渠道水源不断,为当家塘的蓄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是,每年春季和秋冬季节,渠道水源基本断流,那么,全村所有田地灌溉用水就只有完全依靠平时已经存有一定水源的当家塘了。这样,就给时令性要求较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阻碍和影响。因此,也只有把当家塘整治好了,才能更好地保证粮棉油等农作物增产增收,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水塘长期蓄水,也有利于森林安全防火的需求”。
“这两口山塘已经修了38天,两台挖土机和6辆拖拉机整日挖土、运土,在工地上穿梭不停,累计清淤3万余方。一边与田地相邻的塘坝实施混泥土护砌,平均高达5米左右、长120余米,根据地势高低,新建了两个高低不一的涵洞;一边与人行道并行的塘岸,全部利用石砌护坝。清淤扩挖过后的塘容能够蓄水5万余方,扩容达30%以上。”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这些清理出来的3万多方泥土又充分发挥了“用武之地”,找到了一条在当家塘清淤整治过程中有效处理塘泥的好途径、好办法。
据卓铺村总支书记卓富东告诉记者,今年,大屋塘所在地三房组利用国土部门安排了2万元的土地“增减挂”项目,整体搬迁了18户,重新安置在规划区内,新建了住房。本着耕地占补平衡的原则,村里将这些搬迁后腾空的近30亩原有宅基地进行了全部复垦,改成旱地。而这些清理出来的塘泥则被全部“铺”到平整过后的土地上,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增加农业收入。同时,把旧有的砖瓦房拆迁之后的土砖、石块、瓦块回填成地块的区间机耕路和宽阔的塘坝人行道,使二者得以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行之有效地解决了在当家塘清淤之中塘泥过多无法处理的难题。
记者看到,若大的一片灰黑土地上,数十只乌黑的八哥欢聚一群,正在啄食它们可口的美食,享受着塘泥的美味;圆圆的夕阳映照在水塘旁边卓氏祖堂的马头墙和几棵古老的樟树上,显得格外的灿烂。
“近期,村里还将组织人力继续完善水塘兴修工程的扫尾工作,明年春再在100多米长的塘岸边栽上杨柳。等到水塘蓄满水后,清风徐来,垂柳依依,与池塘边、祖堂前已经建成200多平米的篮球场相得益彰。那时,这里将是卓铺村一道靓丽的风景了”。年轻的村委会主任卓九应笑容满面地对记者说。
“不仅如此,整修好当家塘既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农民人居环境,又提升了农民增产增收的渠道,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大好事。目前,全村今冬投资80多万元兴修的6口当家塘基本竣工,加之前几年利用移民后扶、一事一议、农业发展等项目实施了4km、7km长的东西两条干渠硬化工程,全村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了极大完善,为全村4000多亩农田旱涝保收夯实了坚固的基础”。 (本报记者刘辉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胡利龙报道 5月11日,市民盟、市司法局组织黄山市司法力量、志愿者来到位于安庆市望江县的九成监狱马家湖监区开展进监帮教活动,为服刑人员送去法律知识、社会公德教育的...
望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望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