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其实,咱合肥也曾有条六尺巷,即今天的永红路。过去,这里是一条窄窄的小巷,叫“龚湾巷”。
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相邻的人家。一家姓龚,家主为朝廷重臣,人称龚大司马;另一家姓万,家主为地方权贵,人称万大老爷。这两户人家虽相邻多年,但并不来往,各走各的门,各用各的灶,井水不犯河水。
谁知有一年,龚、万两家同时大兴土木,翻建房屋,均欲将各自垣墙向外延伸,以扩大房基,结果引发了争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直吵到县衙老爷那里。龚、万两家都是有权有势的人家,县衙老爷乃七品芝麻小官,岂敢轻易判决,以致官司迟迟没有结果。
龚家气愤难忍,派管家持书信星夜赶往京城,禀报龚大司马,希求龚大司马出面干预,以振族威,出掉这口怨气。远在京城的龚大司马接到家书后,起初确也很气恼,好在其妻子乃一知书明理之人,闻情后淡淡一笑而劝道:“邻里相争,只为一墙,何至如此。汝乃朝廷要臣,官居高位,对此区区小事,当大度才是,让人几尺何妨?”
龚大司马觉得妻子言之有理,顿时息怒,随即修书一封,交来人带回。龚家人接到龚大司马来信后,拆开一看,见诗一首:“千里来信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龚家人见言,皆息怒默默无语,悄悄将与万家相邻的山墙拆除退后三尺。
龚家一反当初的举动,使万家很受震动,愧疚之余,也仿效龚家做法,主动将与龚家相邻的山墙退建三尺,这样一来,使得龚、万两家宅居间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人们便把这条巷道称为“六尺巷”,因为是龚万两家礼让出来的巷子,所以又称作“龚万巷”。后来叫来叫去就叫成“龚湾巷”了,也就是如今永红路的前身。
不仅合肥、桐城有六尺巷,外省也有相似的传说,比如山东、浙江也有,有的时间上甚至比安徽的还要久。到处都是六尺巷,哪里才是真正的原型呢?其实,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邻里之间谦让、包容的美德根植于华夏大地,通过六尺巷的故事,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区划地名处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后祥
新闻推荐
□桐城疏泽民正月十六过完年,我被送进了小学一年级就读。说是小学,其实就是隔壁生产队的长如家。教室是用腾空的堂屋改的,几...
桐城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桐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