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志愿者服务
教学观摩研讨会
爱上科学
校外教育成果汇报演出
布局调整后的新八中
乡村少年宫活动
2018年秋季,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桐城新八中开始正式招生,作为政府主导下的教育工程,新八中占地258亩,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近3亿元,是桐城市委市政府大力“振兴桐城教育”的政策落实,也是桐城市高中布局调整的产物。
擦亮教育名片,打造教育强市,努力开创桐城教育改革发展振兴新局面。自2016年,桐城市委在全市上下发起“振兴桐城教育大讨论”以来,“振兴”成为桐城教育发展的战略拐点。2018年,教育改革覆盖了桐城所有学区,每一个学段都有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都有亮点纷呈的改革措施。桐城市教育人彰显了出色的行动力,在义务教育均衡、高中教育提升、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多轮驱动,同时发力,桐城教育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新的动力,更多莘莘学子获益,更多教育工作者迸发出拼搏的激情……
集中资源对外竞争态势加强
2018年秋季开学,桐城新八中操场上传来嘹亮的口号声,精神抖擞的高一新生正在教官的带领下进行军训,整齐划一的步伐、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成为这所崭新学校的亮丽风景。徜徉在新八中校园,处处感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和哲理的启迪。以桐城派文化为依托,学校从行政楼、教学楼、图书馆到餐厅、宿舍以及校园各类文化广场,都有一个富含底蕴的文化墙,帮助学生提升品位,净化灵魂。此外,学校严格实行小班教学和分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彰显优质教育服务,努力让学生舒心,家长放心,社会宽心。
新八中是桐城市委市政府大力“振兴桐城教育”的政策落实,也是桐城市高中布局调整的产物,作为政府主导下的教育工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和期待。学校位于桐城东部新城学苑路,紧邻高速,毗邻国道,交通便捷,从启动建设到竣工验收,政府全程参与管理和监督,各类教育教学设施的配备,都是着眼于未来,站在更高的层次,以智慧校园为建设准绳,高标准投入,高标准验收。2018年秋季,新八中面向全市开始招收高一新生。
新八中组建之初,就对师资队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面对桐城市九所高中,广泛筛选,层层把关,择优而用;此外,还从周边学校和高校毕业生当中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全面充实新八中教师队伍,为优质教育夯实了基础。目前,新八中拥有教职员工187人,高级教师和研究生近百人。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500余人。为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发挥特长,特设6个实验班,23个普通班,1个体艺特长班,实行分层教学。
力争到“十三五”末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全省一流、全国知名”教育强市,是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区域合作、体制改革、布局调整、资源配置”成为这一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新八中的顺利运行,开创了桐城高中布局调整新局面,高中布局的优化,让高中教育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集中,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对外竞争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与时俱进布局调整制度先行
桐城派的现代传承,坚持着“与时俱进”和“因时而变”的精神。2016年,桐城市委在全市上下发起“振兴桐城教育大讨论”,广开言路,调研考察,走访市内外专家学者,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着手顶层设计;2016年8月,在教育发展座谈会上,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振兴桐城教育”的口号;2017年8月,桐城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文件正式出台,一场大刀阔斧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由此展开,全市高中布局大调整也加快了紧锣密鼓的步伐。
早在2014年7月,为合理优化配置桐城市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有效破解制约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难题,桐城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桐城市普通高中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决定“自2014年秋季开始,桐城二中高中部、九中、十中、十一中停止高一招生;以桐城八中为依托,组建东部新城高中;九中作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地。”在2014年、2015年对上述高中富余人员逐年安置的基础上,2016年暑期再次进行分流安置,至2018年秋季,新八中开学工作已步入正常,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正有条不紊展开。
桐城九中、十中、十一中停止招生后,教职工的安置工作关系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政策性强,桐城市教育局在安置过程中坚持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原则,坚持学校按需择师与教师自愿择岗相统筹的做法。分流安置人员由市内各级各类学校接收,各接收学校最大限度挖掘潜力,提供岗位,根据接收学校提供的岗位和安置人员意向,双向选择,统筹考虑,妥善安置。人员安置完成后,由市国资、教育、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成立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对九中、十中、十一中的国有资产、债权债务等进行清理核实,锁定债权债务,提出处理意见。
2017年暑期,经桐城市委市政府批准同意,桐城市教育局积极谋划和实施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12个学区管理委员会。学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一律通过公开竞聘产生,并择优配强配齐学区管理委员会及城区直管学校领导班子。简政放权激活了乡镇学区管委会内驱力。两年来、桐城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教师交流轮岗的步伐明显加快,全市撤并初中、小学和教学点近80所,812位教师进行了跨校交流,破解了多年的交流难的难题。各学区纷纷成立学科中心组,制定了教学研究活动方案,同一乡镇学校教学研究、交流合作,老死不相往来的窘境彻底改变,桐城市义务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体制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桐城西部边陲的山区农村乡镇唐湾,清晨,朝阳初升,琅琅书声正从校园里传来,为山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张海玲的孩子原本在一个偏远的学校读书,早就想把她转到唐湾镇中心学校,今年开学前,张海玲到唐湾学区管委会说了自己的想法,工作人员就及时联系了学区内学校,很快就把转学的事给安排好。“记得几年前孩子转学,我多次奔波都无果,现在真的给安徽省了许多事。孩子原来就读的学校,因为学生少,教师也不多,《信息技术》课一直没有专业的老师教。到了新学校后,孩子回家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我终于可以上《信息技术》课啦!’我听了真的很开心,我们农村娃娃也可以享受城里孩子待遇了!”
信息技术教师黄周福说:“信息技术老师本来就少,过去一直缺少交流氛围,越教越没有劲,课前准备也越来越简单,现在以学区为单位成立学科中心组,给我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我们很有成就感。”
苏馨悦,唐湾中心学校二年级的学生,她的父亲苏志告诉记者:“在这样的偏远山区,条件落后,我曾担心孩子受不到良好教育。去年在学区管委会的指导下,唐湾中心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老师们时常来到家中和家长沟通交流,学校的各类活动也是丰富多彩,我们家长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瞄准贫困地区薄弱学校,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开始启动。去年暑期,唐湾镇学区推动学区整合,将原来的叶湾小学进行合并,将长岭小学改建为教学点,这样让师资集中,让学生接受更优质教育。代亚婷的孩子这学期由长岭小学分流到唐湾中心学校,对此她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学校分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比如英语学科的学习和提高,所以我们家长是支持改革措施的。”
据了解,学区管委会负责管理本学区内的初中、小学、幼儿园,学区管委会享有本学区内集中统一的人权、事权、财权,履行对本学区内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的管理职责。为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市教育局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原则,落实校长、学区主任负责制,保障校长、学区主任在学校规划发展、教学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自主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办法,落实校长、学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全面实施教师全员聘任制,改进教师进城选调方式,创新管理机制激发了教育发展活力。到2018年,桐城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免试就近入学、划片规范入学、阳光监督入学。“择校热”正在逐步得到缓解,全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精准施策打造健康教育生态
去年底,新安初中学校承办了新渡学区七年级英语公开课教研活动,全镇两所初中的20多名英语教师参加了观摩。听课教师对此节课进行了研讨,认为首次学区教研活动精心准备,形式新颖,动静结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教学流程严谨有序,环环相扣。
“师生互动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交流过来的老师们也谦虚地表达出自身的差距与不足,决心向着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努力。对此,我也深有感触,今后的教学中要力争做到理念新、方法活、效果好。”该校英语教师熊倩倩说。
范岗学区管委会主任叶东辉认为,范岗学区在教师交流中引进激励竞争机制,将职称岗位晋升、绩效工资分配、评先评优等向一线教师倾斜,向偏远学校教师倾斜,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励他们勇挑重担,潜心工作。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量化考评细则,对学校整体工作和教师个体表现进行综合量化考评,将考评结果作为校长交流、教师配置、职称晋升、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彻底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2017年暑期,市教育局对各学区教师超编和缺编情况进行摸底,对确因教育改革、学校布局调整等产生的富余教师提出跨镇街交流调配计划,并于8月30日前落实到校;对城区学校借调教师进行了清理和整顿,通过组织上挂的方式予以规范;自8月中旬开始,各学区积极开展学区内的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到9月初,628名教师进行了跨校交流;撤并中小学45所、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村小改教学点26所,分流教师231人、学生1194名。学区内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同时,桐城市局及时出台改革相关配套文件,保证改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年来,桐城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新任教师183名,加大音体美学科和幼儿园教师招聘力度,优先安排到缺编学校和幼儿园任教。省示范高中通过自主组织校园招聘,成功引进19名研究生;接受安排37名“三支一扶”支教大学生和高校毕业就业见习大学生;为城区10所严重缺编的初中、小学通过考试的方式遴选了154名教师;和高校签订初中、高中起点定向培养乡村教师38人。加强校长队伍管理,坚持实施中小学综合考评,完善考核内容,严格落实奖惩,制定实施师德师风责任追究制度,注重招引、强化培养,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养,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三年来,共有2名教师主动到新疆、西藏等地支教;选派20名骨干教师到潜山县支教,安排62名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同时积极开展学区内教师交流活动,交流面达到应交流在岗教师的16%以上。选派校长、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安庆市各级研修近150人次;本级培训校长、教师3000人次。三年来,在各类活动中,荣获国家级表彰30余人;龙眠小学王存彬老师获“江淮乡村好教师”荣誉称号,实验初中章兴文老师获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桐城二中汪玉清等6位教师获“安庆市最美教师”称号;三年来,获安庆市优秀教师称号近90人次,安庆市优秀班主任50余人次,安庆市先进教育工作者近40人次。因公殉职的天城中学教师方国虎获“桐城好人”称号。
三年来,桐城教育人精准施策、积极作为,把群众利益放在工作首位,让教育公平惠及万千学子。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满意度。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桐城教育的振兴,任重道远;
草木萌发,春山可望,桐城教育的明天,再创辉煌。陈庆元朱泽卫何立春
新闻推荐
迎江区(广州)首位产业投资说明会举办总投资5.2亿元5个项目签约 刘克胜出席
本报讯10月16日上午,安庆市迎江区(广州)首位产业发展说明会暨签约仪式在广州成功举办。市政协副主席刘克胜、桐城师专党...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