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里有一条河流,它一定像一股汩汩而出的泉水,从龟裂的大地上流淌而过,滋润了那一行深深浅浅、落满灰尘的脚印,灌溉了最初那颗干涸的心灵;它一定源自于山川的某个角落,一路奔腾向前,哺育了河流两岸葳蕤茂盛的苍林。
我出生于1981年,正值改革春风吹响奋斗号角的新时期。事实上,刚从大集体脱离出来的农村生活仍举步维艰。那时从土地里刨食依然是农村的主导收入,而副业只能指望着“鸡屁股银行”,眼巴巴地盼望家里饲养的那几只母鸡能多下几个蛋,然后拿到食品站换取几张毛票,再换回一些油盐酱醋的生活必需品。辛苦操劳的父母秉承着老桐城地区 “富不丢猪,穷不丢书”的古训,即使砸锅卖铁,也立志培养我们兄妹三个跳出农门,不希望我们重走他们艰辛的谋生之路。
1991年的初夏,大哥去县城参加中考前,需向学校缴纳统一组织考试的食宿费。头天晚饭上,大哥蠕动着嘴唇,小声地告诉父亲需缴20块钱的费用,父亲咕噜噜的喝着稀饭,一声不吭,时间在那一刻显得极其沉闷。末了,父亲自言自语道:“不晓得你三叔家有没有? ”三叔是渔民,一年四季在门前的江面上捕鱼,收入在村里属中上等。母亲知道父亲不想拉下脸面求人,便拖着沉重的脚步去了三叔家。常言道:人穷亲戚少。见母亲的到来,三婶黑着脸说:“家里正准备盖房子呢,哪有闲钱借出去?”母亲涨红了脸,空手而归,回家后大哭一场。
第二天一早,天刚麻麻亮,我在被窝里听见门“吱”地响了一声,知道母亲一定去了村头的信用社。我们家属于老困难户了,每年的春耕生产以及每学期的开学前夕,都要找信用社借100至200元贷款,等夏天的油菜籽和秋天的棉花卖给国库后,再用这些收入去偿还借贷,每次债不过年,倒也赢得了信用社工作人员的一致称赞和信任。母亲去了信用社,当时在任的施主任得知来意后,说上学要紧,不能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当即开单放贷,母亲在借款单上按下了一颗通红的手印,然后攥着两张大团结如释重负地回了家。
光阴荏苒,十年的时间转瞬飞逝,新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农民生活和农村面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父母虽不再为农药、化肥、种子发愁,但面临物价水平的上升,家里的生活仍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轮到我上大学时,每学年4500块钱的学费,每次都让家里的经济捉襟见肘。记得2000年的秋天,村头信用社那位施主任还在任上,父亲拿着我的入学通知书硬着头皮找到他,回来时紧握着一千块钱,只见父亲开心的告诉我:“施主任对我的升学非常高兴,说只要我有上进心,今后无论书读到哪个层次,信用社都会全力支持。 ”
2004年的春天,我毕业后就职于桐城市香铺的一家民营企业,公司门前便是香铺农村信用合作社,当我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900块钱,感觉自己一下子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第一时间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待中午下班后,急切的从公司出门,右拐,上坡,走进了这座被一片绿树环抱的二层小楼。营业大厅内,瓷砖铺成的地面一尘不染,大理石砌成的柜台古朴庄重。我向工作人员提出办理一张存折存上100块钱,剩下的800元寄给我老家的父母。女会计笑脸盈盈的双手接过钱,一个劲的直夸我懂事孝顺,却不无遗憾的告诉我:信用社暂未开通异地汇款的业务,要不零存整取,等回家时一并取出来。我一想也行,多攒点交到父母手上更显深意。会计征得我同意后,很快的递给我一本存有900元金额的存折,开户行那一栏上,朱红的印章充满仪式感的把时间定格在2004年4月24日,至今我一直珍藏着那本信用社存折,上面登记的第一笔工资,宣告着我的人生由此开始了独立。
在香铺工作三年后,公司的新厂址迁到了桐城市区的南岛广场。或许冥冥之中的缘分,南岛广场的公交车站旁,就有一个桐城市信用合作社文昌分社的网点,网点离公司大门不到一百米。当时正值桐城信用社完成了向农村银行的嬗变,在文昌网点高高的门头上,悬挂着一幅“桐城市农村商业银行文昌支行”的匾牌,粗大的仿宋体,不仅显得厚重大气,而且充满了生机。工作地点换到南岛后,我便在文昌分行的网点办理了一张金农卡,银色的卡片像一只翱翔的信鸽,让人感到祥和平静。同时,我让老家的父母在当地也办理了一张金农卡。这样,不仅我每个月的工资走出公司大门就可以存在卡上,而且通过任何一家银联网点都可以随取随用。当父母需用钱时,我还可以通过农商行的电子银行客户端在手机上进行转账,非常的方便快捷。
有几次在年底时去农商银行文昌网点办理业务,恰巧碰到工作人员向我们赠送手提袋、春联等小礼品。还有一次端午节去和平路菜市场买菜,路过和平支行的大门口遇见农商行举办的包粽子比赛,我还赢得了一提粽子回家。这些暖心的小礼品和互动游戏,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
欣闻桐城市农商银行在2017年底的存贷款市场份额位于桐城市同行业首位,在安徽省农商银行系统中名列前茅。在为桐城市农商行喝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农商行发展的巨大活力。如今,大街小巷星罗棋布的各个农商行网点和自动存取款机,给市民的生活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栖居在乡土里的河流,在城镇、村庄、田野、山川、草甸之间一如既往地流淌。温婉如玉的水面下,让每一颗生命的种子都孕育在涓涓的水声中。 桐城 杨益民
新闻推荐
粮库租给农场主收益分给贫困户新渡镇永久村贫困户喜领《资产收益权证书》
8月3日,新渡镇人大主席唐亚玲将两份扶贫项目《资产收益权证书》送到该镇永久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华立雄与李国发手中。此...
桐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桐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