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经开区科创园。(海安日报供图)
1992年,千里相隔的安庆市和南通市海安县都开始建开发区。
2010年,安庆市的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两年后,海安县的开发区也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个是中部地区最早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之一,一个是江苏长江以北第一家落户县级城市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它们共同担负起地区经济发展先行的使命。
8月13日,有着12个省级以上园区的安庆,远赴千里来到有4个省级以上园区的海安,取园区发展“真经”。
看安庆:
“亩均论英雄”中的挫败
在“取经”之前,我们不得不自问:我们的园区经济发展得不好吗?
省级考核结果告诉我们:安庆园区缺乏竞争力!
在2016年度全省省级以上园区综合考核30强名单中,安庆有3个开发区入围,安徽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分别为6、18、27位。
通过一年的发展,2017年30强上榜园区中,安庆仅剩桐城双新经济开发区1家。
整个2017年,我们对比千里之外的海安:
安庆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1793户,海安仅909户。
安庆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919.43亿元,海安达2516.75亿元。
安庆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5.03亿元,海安达181.63亿元。
比海安,我们园区摊子大、效益低。
效益低到何种程度?
今年上半年,市国土部门对城区232个园区工业企业2015年至2017年的亩均税收进行了调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0税收的企业28个;
0到1万元以下(含1万)的企业66个;
1-3万元(含3万)的企业60个;
3-5万元(含5万)的企业19个;
5-10万元(含10万)的企业26个;
10-20万元(含20万)的企业18个;
20-30万元(含30万)的企业2个;
30万元以上的企业13个。
也就是说亩均税收3万及以下的企业有154个,占到总数66.4%。
除掉13个3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余219家企业亩均税收仅3.40万元!
时势早已以“亩均论英雄”了,但在这个时势中我们备受挫败。
而海安的园区,正奔向亩均税收40万的新标准。
在这样的数据对比下,如果强答“我们园区的短板在哪里?”那只能是“别无长物”,规划、企业、配套、服务……万般不如人。
比海安:
我们规划有掣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各行各业,低端产业冲击尤为明显,所有人都在找出路。
海安也在为自己的实体经济升级找突破口,它试图发掘枢纽优势,让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让物流优势升级为产业优势。
于是,江苏省商贸物流园管委会应运而生,并在2012年成功升级为江苏省唯一的商贸物流示范区。
“规划建设了50平方公里的平台,目前已经建成了1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商贸物流集团副总经理吕斌介绍,通过五年的打造,核心区已形成保税物流中心、铁路多式联运、期货交割、电商、大宗物资仓储、公铁水联运、内河集装箱码头等功能性平台。
“比如原来要一千块钱一吨的原材料,现在能降到500元一吨。之前我们企业要去上游企业拿原料,比如内蒙、俄罗斯等地,物流成本很高。但是通过这个园区,我们拉了几条铁路支线过来,把生产性原料集中到海安来进行仓储、调配,着力服务于本地实体经济。”吕斌说,这样一方面让本土企业在物流成本、运营成本甚至产品价格竞争中有了核心优势,能够更加放心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发挥优势,吸引上游企业来海安落户,形成良性互动。
这样高起点的规划、打造、升级在海安的每个园区进行着……
而安庆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很多掣肘却都是来自低水平的规划。
以大观经济开发区为例,成立十多年至今,由于受规划等影响,只形成了雏形:
园区总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目前只在1平方公里内进驻企业11家,今年上半年年产值7408.8万元,同比下降44.8%,主要从事纺织服装、建筑材料、农产品加工等行业。
因海口镇总体规划冻结,一些企业无法办理土地证,也无法以此在银行担保融资,形成诸多遗留问题。目前3家企业倒闭。
桐城孔城镇工业经济指标在桐城本来位次非常靠前,但随着该镇主导产业由工业向旅游业转移,工业经济发展出现大幅滑坡,整个镇规上工业仅6家,其中近一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但旅游经济仍为负债。
……
园区规划水平低、产业规划水平低,以致发展困难重重。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日前,张超的清水塘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又在“招工”,奇怪的是,他只招贫困户家的劳动力。张超今年31岁,家住桐城市孔城镇...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