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桐城市新渡镇永久村村民 徐百花
整理人:本报通讯员 孙传银
我今年56岁,丈夫朱兆全65岁,精神残疾二级,29岁的女儿朱傲梅,已远嫁南京。
女儿未出嫁时,外出打工,一年能挣得两三万元贴补家用,日子勉强过得去。女儿出嫁后,她的家境也不富裕,每年只能挤出三五千元资助我。我一个家庭妇女,无一技之长,加上要照顾丈夫,不能外出,只能守着2.3亩责任田种种稻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看到别人都在附近企业上班,我渴望自己也能学到一技之长,改变家庭困境,终于等来一个机会。去年5月5日,桐城市人社局来村里举办为期15天的就业培训,名称叫“技工大省技能培训”民生工程,参训者不仅免费,而且每天给20元交通费与30元生活补贴。我兴奋得一夜睡不着,积极报名参训,获得“家政服务员”资格证书。有了这个资格证书,我很快就被本市范岗镇一企业聘任为炊事员,月薪1800元。
今年,镇村扶贫干部又多次登门宣传,让我吃透党的扶贫政策。我将家里 2.3亩责任田全部流转给种粮大户,每年获租金1100元;业余时间种植2亩自留地蔬菜,政府每年补助1000元,出售蔬菜年收入3000元;我又承包4亩鱼塘养鱼,政府每年补助1500元,每年卖鱼有2000元纯收入,这样我每年有8600元收入。加上政府每年给我与丈夫补贴 “公共卫生服务及妇幼健康、计生特扶”各960元、“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720元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40元,在政府各方面的帮助扶持下,我家已成功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残疾不可怕,贫困也不可怕,只要不失志,勤劳发奋,就能脱贫致富。国家给我如此优厚的“民生工程”政策扶持,我自己也得拼命干,不能“等靠要”,不能再给国家添负担。
新闻推荐
守护好山好水 建设绿色家园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建立林长制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林长制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桐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桐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