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刘刚
2017年养殖业收益如何?面临哪些困难?记者就此采访了安徽省部分家庭农场主。
养殖业利润偏低
桐城市绿缘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张行是一名90后,2013年他从内蒙古打工回来,在父亲承包的林场里养鸡、养鸭,不到两年就出栏土鸡五六千只,番鸭一千多只,年利润达20多万元。
“2017年养殖业利润缩水很多,上半年亏得很厉害。 ”张行说,2017年上半年由于受到禽流感事件的影响,他养殖的土鸡、番鸭卖不出去,鸡蛋也从2016年每枚1.1元下跌到0.3元,就是这样的低价也卖不出去。 “很多鸡蛋都坏掉了,亏本有十几万元。加上多花的饲料钱,整个上半年亏本30多万元。 ”
绩溪县京山土鸡养殖家庭农场位于海拔近千米的山顶。农场负责人王鸿远今年48岁,是该县扬溪镇杨桐村人。 “2017年的养殖效益实在太差了,土鸡卖不上价,而且销量也减少很多。 ”王鸿远说,2016年他养殖的生态土鸡每只130元,每周卖到上海、杭州等地30多只,2017年基本没有人买了,土鸡价格降到每只75元,销量仍然不如2016年的一半;鸡蛋销量也是减少很多,2016年每天销售鸡蛋30多斤,2017年每天销量只有15斤左右。 “2017年比2016年减少利润近30万元。 ”
青阳县丁桥镇龙鑫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祁爱春是该县丁桥镇人,高中毕业后他去了浙江、上海等地打工,1997年在温州做水果生意,1999年又去上海,做物流生意且一做就是10年。祁爱春说:“2009年我回到家乡开始养殖土鸡,靠着养殖土鸡我有了第一批客户。2013年下半年,购买回100多头黑猪,在山林里建起两栋猪舍,如今已发展到存栏1300多头黑猪的规模。 2017年鸡蛋价格低,销量差,但猪肉价格还比较稳定。 ”
农场主调整思路
面对市场不景气,农场主们也积极探索。张行今年开始养猪,目前存栏量已达到300多头。 “以前我的品种太单一,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紧张。 ”张行说,他2017年已出栏生猪200多头,每头生猪的利润200元左右。 “我最近又挖了一个60亩的鱼塘,准备养鱼,办个农家乐,这样也能卖点东西出去。 ”
“我们这里山好水好,但由于缺少宣传,外人很少知道,我就想办个农家乐,让都市人在这里观美景,吃土鸡,挖竹笋,采茶叶。 ”王鸿远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投资数十万元建设农家乐,用当地的竹木搭建木屋,在周边山林里放养黑猪、白山羊、野兔、山鸡等,还种了数十亩蔬菜。 “已经有上海、苏州等地的游客来山上玩,他们非常喜欢这里淳朴的山林生活,在这里住一夜,吃一些土菜。 ”王鸿远说,到目前为止,已有近千人来他的农家乐游玩,通过他们也拓宽了土鸡销售的渠道。
祁爱春说,他的产品销售主要是靠老顾客的口碑宣传。 “你自己说的再好都没用,要让顾客自己品尝,他们自然会帮你宣传。去九华山旅游路过农场的游客很多都成为忠实的客户,有的客户一个人就帮他发展了四五十个顾客。 ”
资金是发展“瓶颈”
“都说农业好,但是一说合作,却没人愿意投真金白银给你。 ”张行说,他原来想多建两个猪舍,但由于缺少30万元,到处借钱,可处处碰壁。由于农业风险大,很多人都不愿意和张行合作,他只得放弃这个想法。为建设农家乐,他已花掉40多万元,加上2017年亏损又大,他已无力再扩大养殖规模了。“一句话就是缺钱,如果资金充足,就会多建几间住宿的地方,扩大农家乐的接待能力。 ”
祁爱春告诉记者,他今年要上马农产品加工项目,做腊肉、火腿、香肠等,需要资金50多万元,“完全要靠自己筹集,外面一分钱也弄不到,如果有钱的话,这个项目去年就运营了,也不会拖到今年,还是资金紧张呀。 ”
新闻推荐
湖中鱼虾戏 水面禽鸟飞 四季悬瓜果 畅享农家味 “宝地”苗山湖的美丽蜕变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摘自十九大报告□孙传银记者王虎...
桐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桐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