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政协
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1年9月成立, 2013年11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桐城市不断强化开放合作意识,着力推进本土企业与央企深度合作,攀大联强,借梯登高,加速推动经开区转型升级,园区印刷包装、机械电子、食品医药、家纺服装等传统产业加速改造提升,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新产业加速培育壮大。
一、党委领导高度重视,树立开放合作意识
桐城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把与央企对接合作作为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动。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思想认识,以全局的高度、战略的思维和长远的眼光来认识与央企对接合作的重大意义,将与央企合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的工作机制。
二、谋划重大项目,搭建交流平台
桐城市紧紧抓住央企混改机遇,深入研究央企发展战略和主业发展方向,立足本市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围绕产业链条和关联度,着力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合作项目。利用驻外招商办事处,努力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进行推介,不断加强与央企的交流沟通,经常性组织开展与央企考察、调研等接洽活动,主动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洽谈对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开展央企对接走访,积极推介重点项目,亲自推动项目落地,有效提高合作的成功率。通过合作一个项目,对接一家央企,做大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建立滚动开发、持续投资、合作共赢的模式。
三、加强跟踪推进,强化对接服务
抽调专人组建工作专班,逐企逐项对接,强化部门服务,加强专业指导,为合作打牢基础;压实工作责任,实施“一企一策”,强化对企业的金融支撑,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扫除合作障碍;创新工作方法,对项目实施的前期环节进行重点攻关,畅通“绿色通道”,主动配合央企项目建设做好项目审批、资源配置、征地拆迁、环境评价等协调工作。如中青旅和安徽鸿润携手合作后,为鸿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设备升级、技术改进、管理提升、市场开拓方面都有很大突破。桐城市着力发挥鸿润与中青旅合作的示范作用,让企业家破除“宁为鸡头,不当凤尾”的思想,对加快推动本土企业与央企合作,起到重要的榜样作用。
四、深化改革创新,夯实园区基础
始终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手段,统筹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以产业链为钮带、以市场为中介、以效益为中心、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小企业支撑大企业的创新组织体系。目前桐城国家高分子材料质检中心已获批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海峡科技和淘博网络已获批省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园区成功获批“省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积极学习发达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上的成功经验,创新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探索试行将社会事务等职能下放至龙腾办事处,整合三大国有公司,在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目前,国有公司已成立并投入运营。
新闻推荐
河东讯为切实做好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太平街道纪工委认真履职,人大积极参与,为村级换届保驾护航。加强宣传,正确引导。他们积极组织群众、党员、村干部等参加换届选举动员大会...
桐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桐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