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华苑引摊入室 破解摊点管理难题
○包河区南京路统一店招 李中蒙 摄
○改造升级的华孚城隍庙公厕
○在烈日下,环卫工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
○精品公益广告扮靓城市街头
○城管队员整治车辆乱停放
干净的道路、整洁的城市立面、规范的摊群点、“高颜值”的公厕、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减少……行走在合肥的大街小巷,人们时时能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美丽变化”。
在合肥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背后,凝聚着全市城管系统和万名环卫工付出的辛勤努力。合肥城管部门通过一系列的整治行动,有效解决了一批城市管理方面的“老大难”问题,城市整洁度明显提升,市民生活环境切实改善,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百日行动
重点突破“老大难” 祛除多年顽疾
从去年12月初,全市城管系统启动以“街面序化、路面净化、立面美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百日行动,重点解决占道经营、违法停放车辆、广告标牌杂乱和卫生死角等问题。
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合肥城管部门围绕路面净化、街面序化、立面美化,突出薄弱区域和重难点问题,率先突破,重点对铁路、高架桥、轨道交通、城市出入口等沿线,开展清理卫生死角,整顿失序失范收集站点。
全市共清理卫生死角7545处,清理垃圾24620吨(包括建筑垃圾),全市范围内大体量卫生死角已经基本清除。整改不规范垃圾收集点2550处,清理或更换脏破垃圾收集容器7138只。重点规范重要街区、重要交通枢纽、重要景点、重要干道交通秩序,取缔违规设置摊点,严查车辆违停。强力推进摊点管理“全时段管控、全区域覆盖”,共取缔流动摊点、占道经营行为、乱堆放等等8000余处,清理规范乱设亭棚、出亭经营等245处,力保“全市主次干道及道路两侧视线可及区域”无摊点乱象、占道经营行为。
全市增设隔离桩10542个,三个月内下达车辆乱停行为处罚通知书95642份。加大对脏破建筑和临时工地治理,拆除违规店招与户外广告设施。实施“拆除、清理、规范”行动,拆除违规户外广告552处,清理及规范招牌12760处;修复、清洗和粉饰脏破建筑,清理立面乱象8913处,粉刷立面32万平方米,还建筑原有风貌,突显城市轮廓线。以“透绿、透景、规范、提档”为目标,分类实施,对围挡设施进行规范设置和景观化提升,足量发布公益广告。
关键词:摊点管理
3万余个流摊被取缔 让摊点便民不扰民
摊点管理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顽疾”,也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合肥城管部门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查缺补漏、提档升级,下足“绣花”功夫,采取入室、规范、提档升级等方式,取缔一批非法经营摊点,提升已界定的摊群点管理水平,一批不达标的摊群点已经停业整顿,以各类规范摊点为主体的商业街区推动摊点群提档升级。
在物流大道兴华苑小区门前的流动摊点,附近许多居民对以往摊点污水横流、垃圾乱堆、大半幅路面被占还记忆深刻。在今年的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兴华苑小区往日杂乱无章的流动摊点没了踪影,呈现在眼前的是整齐划一、规范有序的“兴华苑小区便民服务点”。便民服务点融合小吃、水果、卤菜、小百货等百姓日常所需,种类繁多、家家干净整洁,健康证、卫生证户户兼备。每户一个垃圾桶、两户一个灭火器整齐摆放,店内店外均打扫得干干净净,看不见一片纸屑。
在规范摊点管理工作中,城管部门从完善制度下功夫,制定出台《合肥市摊点管理规范》、《合肥市摊点环境整治工作方案》,依法严禁流动摊点和出店经营,取缔违规设置的摊群点,全面规范界定摊群点和临时性摊点管理。
今年以来,取缔流摊及店外店30665个、关停摊群点68处,对全市110处合法摊群点严格管理,提品升档,推广使用景观隔离设施,疏堵结合,建设一批室内摊点疏导场所,打造一批特色街,鼓励进店入市入室经营。
关键词:公厕革命
新建移动式生态公厕16座 固定公厕18座
美好的城市生活,在于生活的每个细节。在今年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城管部门着眼于城市生活的细节品质,从解决不“方便”入手,以公厕改造提升为突破口,稳稳提升广大市民生活幸福感!
紧扣公厕增量提品这条主线,在全市全面启动公厕改造,坚持高标准推进公厕建设,全年新建移动式生态公厕16座,固定公厕18座,大力推进老旧公厕改造升级,改建73座公厕。着眼公厕功能拓展,新建驿站一体化公厕,既可供市民如厕和休息,也能供环卫工人休息。
深挖公厕“内涵”、丰富公厕内质,在如厕区域配置中央空调、背景音乐系统、无线网络等,设置如厕人员休息区,第三卫生间内设有婴儿护理台、婴儿安全椅等设施;在公厕环卫驿站区域配置空调、饮水机、微波炉、桌椅、更衣柜、整容镜等,方便环卫工人使用。全年完成农村厕所改造2万户试点改厕任务。
重点对不能纳入管网集中收集处置系统的自然村常住农户非卫生厕所进行改造,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厕所。建立公厕大数据,统计全市直管公厕及社会化公厕数据,完善公厕导示牌,推出微信公厕导航地图,方便市民一键查询;制定合肥市公厕星级标准的修订,推进公厕星级管理,全面加强公厕管理员专业培训提升服务能力,真正做到管理细心、服务热心、如厕舒心,使公厕成为城市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关键词:整治违停
开出12万余张“罚单” 拖移1万多辆违停车
为了整治车辆乱停乱放,合肥城管部门加大对不听劝导、违法乱停的车辆的处罚力度,坚持“划、隔、贴”结合,整治机动车违停行为。今年以来,全市城管系统共贴出违停告知单126079张、联合交警拖移违停车辆11644辆,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整治。
针对停车位“一位难求”现象,合肥通过设置停车位置电子引导屏、温馨提示牌,精准分流车辆,让驾驶员及时寻找车位。
比如,庐阳区在多条道路增设停车诱导屏,辖区社会停车场5500多个停车位对外开放,市民可通过手机下载APP或关注“庐阳城管在线”微信公众号查询停车位。包河区制作并安装停车温馨提示牌240余块,有效分流车辆等。
在规范共享单车停放方面。城管部门参与制定共享单车管理方案,约谈共享单车企业,全市共划定1056处共享单车停车点,设置非机动车停放指示牌200多个,暂扣3万余辆违规停放非机动车。
关键词:城市保洁
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环卫保洁跨越发展
每天在夜幕降临后,黎明破晓前,负责清理城市垃圾的环卫工进入了一天当中最繁忙的时刻。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将市民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清运。当前,合肥大力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全市生活垃圾末端运输市场化率达100%,为城市清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与此同时,合肥正在逐步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市共开展试点小区32个,学校1所,参与居民14000余户,覆盖居民36000余户。设置再生资源回收柜195个,餐厨回收柜526个,共回收厨余垃圾约609.5吨,再生资源约81.63吨,初步完成了全品类回收、日产日清、厨余分拣纯净的目标。
在道路清洗方面,全市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市场化率接近90%。通过不断创新环卫作业模式,全面推广“水洗道路”模式,建立全天候保洁制度。
记者了解到,按照“夜间冲洗、白天保洁洒水”的原则,采取“淋、冲、扫、清、巡、查”六位一体作业法,合肥市主次干道清扫保洁机械化清扫率达92%,并试点开展深度保洁,加强对人行道、慢车道、街巷、环卫和道路隔离设施等薄弱环节的水洗保洁力度,做到“路面、路牙、人行道、墙面、垃圾桶及其他环卫设施净”的六净标准。
关键词:城市立面
城市立面讲“美学” 公益广告扮靓城市
在芜湖路与桐城路交口西南角打造的“合肥名人”墙绘;宁国路“合肥记忆”主题墙绘;大圩景区打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黄山路与徽州大道交口东南角处,精心打造的“身边好人”事迹长廊……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合肥市城管局以城市立面和亮化环境整治工作为重心,“看齐沪宁杭、对标北上广”,拓展思路,凸显城市立面“美化”,用城市美学的视角,扮靓美丽合肥。
乱张贴、乱喷涂的各类小广告,被称为城市“牛皮癣”,这些“牛皮癣”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在解决城市“牛皮癣”顽疾方面,合肥城管部门创新治理方式,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沿街建筑物、城市公共设施立面“牛皮癣”由主管单位负责清理,并做好日常的维护。小区内的“牛皮癣”,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由物业服务企业清理维护,未实行的小区由所属街道(乡镇)清理维护。对于广大市民反映强烈的在城市道路(快车道)、道路交口散发小广告行为,根据道路交通相关法规,交由相关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在治理“牛皮癣”方面,合肥挖掘科技潜能。今年亳二巷立面综合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其中重点治理“牛皮癣”,墙体或卷闸门采用防粘贴的特殊油漆进行粉刷,不粘胶、胶水或是自喷漆都无法粘连。与此同时,合肥城管部门不断完善“呼死你”系统,加大采集力度,特别是鼓励市民“随手拍”,随时举报,并根据市民实际需求,按照“便民、实用、美观”的原则不断新设增设,全市共设置各类便民信息栏270多处。
截至目前,在城市立面美化工作中,全市共拆除楼顶(体)字395处,拆除违规户外广告62处,规范店招招牌1200余处,清理立面小广告、各类乱贴乱涂乱设置等3700余处,修复、更换破损广告招牌86处,统一新制作店招标牌4500余平方米,清洗粉饰墙体约44800平方米。 杨晓雨 姜鹏 宗雷 田守锋 田闻 刘勇 吴杰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蒋瑜香
新闻推荐
河东讯为切实做好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太平街道纪工委认真履职,人大积极参与,为村级换届保驾护航。加强宣传,正确引导。他们积极组织群众、党员、村干部等参加换届选举动员大会...
桐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桐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