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登成 柏雪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十三五”期间,合肥都市圈将加大对高层次国际化科研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高水平管理型人才;健全人才引进市场化机制,加大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力度;引导高校与相关行业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级工、高级技师和复合型技术人才;加快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高、技校建设,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
4月23日,记者从合肥都市圈人才合作专题推进会上了解到,为深入推进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桐城市在互派优秀干部、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来自七市的代表在会上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互派优秀干部交流挂职,加强沟通与联系
据了解,此次人才合作专题推进会上提议,与会各市互派干部对口挂职,部分市县联合举办干部培训,开展干部之间“零距离”、“面对面”的交流研讨。会上提出,与会的各市之间将根据工作需要,互派一批优秀干部挂职,挂职人数及对象由各市协商,挂职时间一般为2个月左右。挂职干部在挂职期间的食宿费、差旅费等,由派出市承担。干部在挂职期间,由派出市与挂职市共同管理,以挂职市为主,派出市配合。干部挂职期满后,挂职市要实事求是地对挂职干部的表现情况作出鉴定,交由派出市组织部门存入个人档案。
淮南市曾在第七次会商会议之后,从市直单位和县区经济招商一线的干部中,选派10名科级干部到合肥市县区对应部门,开展为期2个月的挂职学习。挂职结束后,在考核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召开了“赴合肥挂职干部座谈会”。通过短短的2个月挂职,开阔了干部的视野,提升了工作能力,增进了双方单位的沟通合作。
创建人才需求共享机制,拓展人才合作与交流
推动人才需求实现联合发布,优秀人才信息实现互通共享,是此次人才合作专题推进会上的一大内容。会上,与会代表提出,要共同举办“2017年合肥都市圈七市人才招聘会”,同时开辟网上招聘渠道,招聘会由牵头市主办;招聘会用人单位数量不少于200家,发布招聘岗位数量不少于1800个;每市组织30家以上企事业单位,提供招聘岗位不少于300个;各市要积极通过报纸、电视台以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发布招聘会公告,广泛组织所在地企事业单位、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加招聘会。
2016、2017年度,淮南市在安徽理工大学连续举办了两次“合肥都市圈人才招聘会”,为合肥都市圈人才合作、人力资源共享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4月15日,七市组织部、人社局共同参与,共组织100家企事业单位参会,其中不乏像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中化三建等知名企业,还有不少涉及物联网、新材料、太阳能、光电科技等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共提供各类岗位2914个,招聘现场进场求职3200多人,发放大学生来淮就业创业宣传卡1500多张,达成就业意向640余人。
发挥七市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培训资源合作
在人才合作专题推进会上,记者还了解到,此次推进会还要求与会的七市充分发挥各自教学资源优势,结合七市党校主体班次、专题班次情况到对方市开展异地教学实践。培训对象为各市县处级领导干部、乡科级领导干部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可采取课堂讲授、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学员由各市组织部门调学,由主办方市委党校负责落实异地教学计划;培训费用由委托培训市财政承担。
在此方面,淮南市充分利用金寨、凤阳两地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丰富淮南市干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提升培训质量。淮南市与安徽组干学院合作,共同举办了第二期“淮南年轻干部读书班”,从县区、市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选调了40名“80后”县处级或科级干部赴合肥开展集中培训。同时组织读书班参训学员及市委组织部全体党员干部赴金寨县委党校开展专题培训。
组织教育教学观摩,开展各项交流活动
在具体实施中,此次推进会还要求与会的每个市组织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层次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各10名,分别与其他市开展一次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课例展示及专题论坛交流活动。
在交流活动方面,淮南市向合肥都市圈内教师展示了精品课例11节次,开展了5场主题论坛,涉及幼儿园、小学语文、初中语文、数学和高中生物等学科,展示了淮南市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强教工程
此外,记者还从“十三五”规划中了解到,合肥都市圈将支持中等院校开设相关学科专业,扩大专业服务和管理人才培养规模;健全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强化定岗、定向培训,完善远程教育培训;实施城市带农村的人才对口支持政策,引导人才向基层和贫困地区流动;探索公立与非公立机构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对非公立机构的人才培养、培训和进修给予支持。完善基层人员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医疗保险及养老保障等激励政策;推动基层公共服务队伍轮训;继续做好“三区”文化人才支持、“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特岗计划教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工作。
在人才强教工程方面,突出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特色,在拔尖人才、专门人才、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上取得新的进展。强化教师、校长、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等四支队伍建设;推行以绩效考核为重点的分配制度改革;培养“一专多能的全科型”教师,争取实现教学点一校一全科教师。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深入推动来安县金融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筹备召开好“加快金融担保体系建设”专题协商会,4月11日~13日,县政协主席张亚滨,县委常委、副县长凌文东带队赴东至县、桐城市两地考察学习金融担保体系...
桐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桐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