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上周六,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广东顺德揭晓第十五届获奖者。现居合肥的著名诗人陈先发,与于坚、李敬泽、江弱水、张悦然等分别获得2016年“年度诗人”、“年度杰出作家”、“年度小说家”、“年度散文家”、“年度文学评论家”等奖项。当日,陈先发在顺德以《时代困境与个人写作》为主题作了演讲并与读者进行了交流。
陈先发是当今创造力最为旺盛的诗人之一。他1967年10月生于安徽桐城,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著有诗集《春天的死亡之书》、《前世》、《写碑之心》、《养鹤问题》、《裂隙与巨眼》以及长篇小说《拉魂腔》、随笔集《黑池坝笔记》等。陈先发以其融汇东方本土气质和超现实主义技法的独特写作风格,在文学界和读者中正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力。他近年在国内曾获得“十月文学奖”、“1986年-2006年中国十大新锐诗人”、中国桂冠诗歌奖、“1998年至2008年中国十大影响力诗人”、天问诗歌奖、陈子昂诗歌奖、安徽文学奖等数十项文学奖项。在国际上,他的代表性诗作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希腊等多种文字广泛传播。2015年,中华书局、央视等多家文化单位与媒体联合评选“新诗贡献奖”,陈先发等十人获奖。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创办于2003年4月,迄今已连续颁发十五届。其评选立场和透明评选程序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同、传媒界广泛关注,不仅奠定了其在华语文学界的地位,同时在社会大众中也产生影响。
在22日的颁奖典礼上,评委会在授奖辞中高度评价了陈先发的诗歌成就,认为:“陈先发的作诗之道,重修辞,亦重哲思。日常生活的艺趣,暗藏生命的忧思;古典意象的重写,映照现代的魂魄。俭省的用词中,不乏细腻与心裁;沉静的情感里,也有悲怆和痛惜。他出版于2016年的诗集《裂隙与巨眼》,诗风繁复、多义,心向传统时,终古虽远,读之如在眼前,而更多的时候,他则以先锋意识来锻造语言和提纯精神,新意昭然。这种新旧杂糅、古今并置、温和中透着锐利、怅惘中渴望超越的诗艺,在当代诗界并不多见。”
陈先发在答谢词中说:“在我们这个荣誉的授予与接受已变得相当轻率的时代,在此获得一个以取向庄重、过程谨严而赢得普遍尊重的奖项,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年正逢新诗百年,这为今天这一刻增添了独特意味。百年来中国社会遭遇的巨大变化,不仅史所罕见,更是深刻投射到了个体生存和各类型的语言实践上,并将更长远地溶进我们各自的墨水中。无论秉持什么样的审美与创造取向,这种投射,都已或显或隐地成为写作中不能回避的强大干预因素。从百年这一时间节点回溯,经过曲折与深省,新诗生态终于成为一个审美维度日趋多元、内在层次更为丰富的独立存在,既独立于古汉诗传统的典范语言经典,也日渐独立于我们曾置身其阴影中的西方现代派语言经验。当代汉诗在对个体尊严与生命意志的赞美的轨道上,以更具活力的语言方式探索着人内在的冲突,在语言中呈现人之内心光影交织的本真状态。这个成就是了不起的。”
同时,他认为,“所有成熟的写作都跟一种自觉的困境意识相关。以诗之眼,看见并说出,让日常生存所覆盖的种种困境在语言运动中显现出来,让一代人深切地感受到其精神层面的饥饿——正是真正的写作所应该承担的。”“诗学就是心学。无论科技或现实之力如何突破想象的边界,一颗感通天地而游于万物的心是无可复制的。心性与性灵,不仅是语言的源起,也会是语言创造的最美果实,更是人以其卑微来对抗虚无的最后手段。所以,成为更内在的人,仍然是诗学上永不会终结的理想。”
(文讯)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15日,天气晴好,合安高铁桐城段全线2000余名工人奋战一线,打桩基、修变道、运渣土、制箱梁,现场一片火热。在合安高铁桐城南制梁场110亩作业区,200余名工人在捆绑钢筋、浇筑混凝土等...
桐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桐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