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月日头版头条报道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朝康熙年间因宅基地与邻居吴家发生纠纷,大学士张英收到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请求他利用职权进行干预后的回信。家人收到回信立即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六尺巷”故事被广为传颂。
如今,“六尺巷”故事的发生地安徽省桐城市,利用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走出一条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路。由桐城法院创设的“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把“六尺巷”蕴涵的思想内涵和智慧融合在执法办案中,指导创新诉讼调解多元化解工作,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使很多案件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调撤率达%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六尺巷”位于桐城市文庙旁,是一条全长米、宽两米的巷道。“让他三尺又何妨……”人们经常会在这里遇到身穿法官制服的“讲解员”。这些法官不是客串讲解员,而是带着案件当事人到“六尺巷”,通过让当事人实地感受其中深厚的底蕴,迈上调解的路径。据统计,年以来,桐城法院法官引导当事人到“六尺巷”原址或法院“六尺巷”文化墙,现场开展调解余次。
“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展现出强大生命力,这一创新做法不仅成为桐城市化解矛盾纠纷的特色品牌,现在已经被复制到安徽省很多地方。目前,桐城法院正在借助科技法庭、诉讼服务站、法院文化建设等措施,借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力量,进一步优化“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发挥其品牌效应,让现代司法文明嫁接传统文化在群众中生根。
人们期待,桐城法院“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化蛹成蝶,走出安徽,走向全国,再次成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经典。
新闻推荐
公安部门提醒,此行为犹如饮鸩止渴
桐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桐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