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桐城新闻 > 正文

省民盟专家剖解招工难与劳动力转移难

来源:江淮时报 2011-02-18 10:48   https://www.yybnet.net/

春节刚过,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再度出现,一些企业面临的“招工难”。省民盟的一项调研显示,安徽省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全省3100多万农村劳动力中有1165万人要外出务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倾情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但转移难现象一直存在,建议标本兼治解决企业招工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难的结构性问题。

企业招工难四大原因

据省民盟调查,企业招工难具有一定普遍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企业技术要求与就业农民的技能不适应。上世纪90年代以后,新办企业技术等级提高,加上原有企业技术升级,对技术工种岗位要求较高,许多打工者由于文化素质低、没有一技之长而无法满足企业需要不能进厂就业。

二是用工企业与就业农民之间信息交流不畅。有些企业通讯条件或信息交流受限,招工信息不能有效传达到农民打工者,造成信息不畅而无法招收到需打工就业的农民。如桐城市乐健食品有限公司现缺岗 300多人,主要是从事包装工作的工人,不需要专门技术,可以说适合许多寻找打工机会的农民兄弟,然而由于招工信息无法传递到农民手中,企业出现了开工不足,严重影响企业扩大规模和做大做强。

三是部分企业农民工政策不落实。有些企业因为设备、技术落后或追求高额利润,农民工政策不落实,常常是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环境差、要求苛刻。

四是区位也是造成招工难的原因。从所调查的县市总体看,沿江、城郊城市功能发育完备的地方招工相对容易,反之则难度更大些。

农村劳动力转移难三个制约因素

另一方面,省民盟分析认为,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难有三个方面制约因素。一是家庭牵挂。农村举家外出打工的比例仅为5-8%,其余是家庭部分成员外出打工。由于农村没有社会化养老,小孩上学也需有人照顾,部分中年妇女就留在家里照顾老小,陪读也成为学校旁边的一道风景,甚至有的家长小学就开始陪读。

二是年龄、身体原因。农村现有人员状况经常被形容为“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老人组成的留守人群,一些年龄在45岁以上、缺乏技能的农民,受企业门槛的制约,只能滞留在家,找一些短工或从事农作维持生计。从调查情况看,这部分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20%以上。

三是信息不灵。目前,农村外出打工仍以亲朋、老乡介绍为主,通过政府部门服务实现外出就业的比重偏小,一些较为偏僻地区农民因为信息不灵,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解决“两难”五条建议

省民盟建议,解决招工难和就业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标本兼治,大胆探索,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园区和小城镇发展。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战略机遇,加快工业园区和小城镇建设,提供就业岗位,让农民能就近进入城镇,就近就业,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劳动力以及妇女劳动力,让他们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加快放开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制度,让农民由农村进入城镇、由农民变为市民。

二是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解放劳动生产力。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组建农业服务公司,建立农村托老所、幼儿园,把土地交给合作社或服务公司,把束缚在土地上和家庭中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同时,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把有限的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实现规模经营,提高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服务化水平,也将有效地释放农村劳动力。

三是全面搭建为农民服务平台,切实做好转移或就业工作。要搭建好企业用工信息平台、农村富余劳动力信息平台和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等基础性工作,要逐步与城市用工、土地转让等平台对接,就业和用工信息平台还要创造条件实现全国联网,保证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在更大范围的合理配置,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能促进农民工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四是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农民就业培训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渠道并举的方式,一是对农村在校生增加半年至一年的职业教育,让他们在校学习一技之长,为毕业后找工作打好基础。二是由大中型企业承担中级和初级培训,既能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又能让农民工培训和上岗紧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三是充分利用大中专学校、职业学校等的寒暑假开展高级技术人才的培训。

五是落实中央惠农政策,改善农民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和充实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发挥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组织化就业程度,提升就业能力,保障就业权益,加强劳动执法监督,要解决好非法用工、超时加班、劳动安全隐患、劳动条件差等问题。建设政府的“农民工之家”,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所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农民工开放,为农民工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申请培训、技能鉴定等“一站式”服务,提高劳动者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

本报记者毛学农

盛装“求”人

2 月 16日,在一场大型招聘会现场,本地一家美容机构打出月薪 4000元起的广告,两位盛装出场的招聘工作人员站在求职者面前推介企业。

本报记者 袁家权摄

新闻推荐

夏涛率队赴安庆调研

本报讯 7月 18日至 20日,省政协副主席夏涛率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宗教界委员,赴安庆市就宗教团体和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通过深入安庆市迎江区、桐城市、怀宁县等地宗...

桐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桐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省民盟专家剖解招工难与劳动力转移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