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太湖新闻 > 正文

精准施策兴产业 多点发力拔“穷根”

来源:太湖周刊 2019-03-08 11:30   https://www.yybnet.net/

2018年,太湖县建设各类种养基地200余个,通过基地的示范引领,2.6万余户自主发展产业,90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订单、劳务、入股、服务租赁等形式带动贫困户2.8万户;全县67个贫困村都已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分红工作,共实现收益480.66万元;全力推进光伏扶贫工作,在27个贫困村扩容建设总容量2.438mw,7个联村建设电站容量26.8mw,将为全县67个贫困村、4390户贫困户增收;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各1个、乡镇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5个、标准化的村级电商服务站174个,开展电商培训3126人次,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421人,电商带动农产品销售550万元;全面推动旅游扶贫工作,全年旅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5523人。

这组数据,正是太湖县扎实开展产业扶贫结出的硕果。这组数据的背后,是太湖县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坚持以“突出党建统领、能人带领、创新引领‘三大原则’,聚焦贫困户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现代农业健康发展‘三大目标’,推行种养、长短、龙头、金融‘四个结合’”为主要内容的“334”工作思路,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多点发力“拔穷根”,因地制宜书写的一个个从“输血”到“造血”的温情故事。

本报记者叶玲玲 文/图

选准产业下好“先手棋”

“二月春风似剪刀”,寺前镇西河村、乔木寨村等地满山的茶叶呈现出勃勃生机。这,是群众的“致富茶”。据悉,近年来,寺前镇进一步明晰茶业发展思路,建设茶叶育苗基地,扩大茶叶生产基地规模,全镇现有育苗基地3个共215亩,年出苗数1220万株,茶叶面积达2.1万亩,且全部通过无公害论证。同时,该镇整合、新建茶叶加工厂,加大夏秋茶开发力度,举办茶叶发展论坛,利用电商网络拓展茶叶销路,目前该镇年产干茶近600吨,产值超1.5亿元。寺前镇选择有悠久种植历史、与百姓期望相符的茶叶为主导产业,突破传统产业“天花板”,叩开了“致富门”。

“早春二月春水暖”,在城西乡幸福村、树林村等地的田畈里,别看稻田还未翻耕,旁边整修后宽宽的田沟里,可潜伏着不少小龙虾呢。这不起眼的小龙虾,2018年在太湖县悄然走红,让老百姓的口袋鼓了起来。近年来,太湖县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模已超万亩,稻虾共生、稻鳖共生等模式解决了单一种植效益低问题,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农民带来了“福音”。

这只是太湖县选择扶贫产业的一个缩影。县委县政府形成共识:选准产业,是产业扶贫的关键一招,必须量体裁衣,算好经济账、效益账,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看得见产业发展的前景。如何选择才能既合县情又合民意?太湖县是农业县,山地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农特产品品质佳,百姓“农”字情结浓,发展种养业无疑是接“地气”的。为此,太湖县借助“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品牌,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着力发展“十大”特色产业,即茶叶、油茶、毛竹、以红心猕猴桃为主的水果、蔬菜、苗木花卉“六种”产业;六白猪、土鸡、小黄牛、水产“四养”产业。围绕“十大”特色产业,坚持重心下沉,制定县、乡、村三级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在产业规划的引领下,各地纷纷立足实际科学谋划,着力推动“四养六种”特色产业发展,并加快“接二连三”步伐,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新路。且看,晋熙镇建起41个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山海经、田园诗、五彩画、科技舞、龙头戏”已成为晋熙新业态。江塘乡着力打造经果林之乡、食用菌之乡、加工业之乡和生态游之乡“四个之乡”,油茶、桃李、蓝莓、大枣等经果林面积快速增长,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棒生产数量超过110万棒,稻米、油料、秸秆等农产品深加工长足发展,“万象何墩”“五彩白云”“锦绣大塘”等美丽乡村生态游景点正连片打造。汤泉乡新建黄茶、覆盆子、菊花、白芨、芍药、脱水蔬菜等13个农业产业基地,产业发展呈现百花齐放之势,特别是吴岭村投入230万元新建菊花烘干车间、标准化茶厂,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万元。徐桥镇茗南、南庄种植大枣、溜溜梅,创业村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新丰村、西平村肉鸡养殖基地正在建设即将投产,桃铺村1500亩百果园示范效应明显,桥西村226亩种鸡孵化场部分投产,特色种养业发展势头迅猛。北中镇以茶产业为主导,推行一村一品战略,形成了江河石斛、莲花青梅、将军油茶、罗山白茶、三村黄茶、浮坵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百里镇吴畈艾草产品、叶河蔬菜、大竹菊花、松泉香菇均实现大丰收并销售获利。刘畈乡的马畈菊花、清平稻虾共生、世外桃源种养、梓徽茶叶育苗、栗树番鸭养殖、洪河小黄牛养殖等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大石乡棠林村土鸡养殖、五合等村的苗木种植、大石岭村的鸭稻共生和西湖村的稻虾共养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均已形成规模。新仓镇牌楼香菇、花园果蔬、塔山黄牛、黄岭葡萄、龙林黑板蛙、团湖众望蔬菜及新开创山羊养殖、转桥中药材、新仓稻虾(鸭)共养、香茗山农业综合体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弥陀镇依托一家企业发展蔬菜种植、加工业, 2018年共生产加工脱水蔬菜等产品近160余吨,发展种植蔬菜基地1200余亩。牛镇镇在禅源村、羊河村分别建起油茶基地3000亩、2000亩,在龙湾村、南阳村建起黄茶基地各2000亩,天光村、金钟村中药材基地和严姜村砂糖桔基地初步建成,一镇一业、一村多品、每村至少一个百亩以上基地的“三个一”基本形成。

用活能人念好“致富经”

“目前蔺草的长势较好。已经在畈区7个乡镇发展了3000余亩,一季稻一季蔺草,每亩田在蔺草上能纯增收1000多元。3000余亩蔺草,鲜草加工后产值可达3000多万元。”新仓镇沙坝村创业能人陈模结信心十足地说。陈模结2011年开始接触蔺草,通过反复试种、学习、调研市场,熟练掌握了蔺草种植技术后,延伸产业链,走上了蔺草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发展之路,产品出口日本等地。蔺草产业的发展前景为产业扶贫带来了新希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蔺草产业发展,将此作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科学引导,有序推进,并着手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陈模结担起了“领头雁”的重任,在适合种植的乡镇推广“蔺草+水稻”轮作模式,由他的公司统一提供种苗、技术、物资、收购,与日本合作方实行订单生产。因陈模结,蔺草成就了更多人的“创业梦”。

在蔺草进入人们视野的同时,红心猕猴桃,也被太湖县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将它带到大家面前的,是返乡创业大学生吴义方。吴义方曾在汇源果汁公司工作过,在此期间看到了红心猕猴桃的商机,于2009年放弃优厚的工作待遇,毅然回到山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家乡北中镇种植红心猕猴桃。在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当年底就承包了437亩第一批山场,2011年又承租了800多亩山场,先后进行挖山、整地、栽苗、管护,种下了第一笔财富,建起了第一座“绿色银行”,并让不少村民直接受益。近些年来,有了成功经验的他,及时响应国家扶贫号召,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将发展红心猕猴桃作为一项重点的产业扶贫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辐射、延伸、扩展。目前,他在全县范围内创办4000多亩红心猕猴桃基地,带动10个贫困村产业发展, 600多人到基地就业。

像陈模结、吴义方这样的“创业能人”,太湖县还有不少,如钻研苗木花卉栽培的詹长生,钟情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的刘全明,在“桃”上做文章的刘书盛,写栀子花传奇的徐文清,做响“景湖”品牌的宋贤锋,以立华牧业连起贫困户的刘强,做大雷氏菌业的雷焰华、王姿娥夫妇,创办本心农业的90后青年汪乾,喜欢茶叶种植的曹双乐,从事稻渔综合种养的大学生王璨、朱敦方,等等。一大批有经济头脑、敢于担责的“能人”涌现出来,扎根城乡大地,做强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发挥示范引领,成为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产业扶贫过程中,太湖县直面农业发展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通过发现、培育、认定和使用“创业能人”,每项产业选准一家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他们有理念、有技术、有头脑、有资金、有胆量、有责任、有市场等优势,鼓励他们走到脱贫攻坚“一线”,采取与村集体、合作社、大户、贫困户合作等形式,影响、引导、组织和带领更多群众参与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激发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志气和信心。“能人”资源的激活,释放出“能人效应”,实现了“能人”带众人、众人成“能人”的良好局面。

找对模式走好“新路子”

在小池镇银山村木耳基地里,种上菌种的木桩一排排整齐排列,像是一列列阅兵方阵。过不了多久,木桩上便会钻出黑木耳,变身“摇钱树”。据悉,该村合作社与种养大户方策平开展股份合作,村集体融资70万元入股,村两委干部5人带头入股,发展黑木耳产业,年种植黑木耳15万棒,预计今年黑木耳生产年度可生产干木耳6万斤,产值达150万元,按照协议村集体年增收达45万元。同时带动8户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抱团发展黑木耳种植,户年均享受产业分红4000元。此外,该村还入股九九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猕猴桃增加村集体收入。然而,2015年以前,银山村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每年收入不到2万元。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两委抓住政策机遇,结合村情实际,盘活现有资源,通过入股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基地等模式打了“翻身仗”。

晋熙镇九龙村是全省首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村之一。在试点中,该村积极探索了“1+1+N”改革模式,即:成立一个合作社,将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通过托管方式进合作社,抱团发展;成立一家公司,将村级集体土地、资金等资源纳入公司统一管理,盘活村集体资产;招大引强N家企业进村开展股份制合作,农民、村集体、企业三方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多要素入股组建新的股份合作公司,结合村情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企业盈利、现代农业发展等多赢局面。该村注册成立了创富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整合村集体可利用的资源、资产和项目投入资金等,纳入公司统一管理,再由公司与其他企业开展股份合作,获得的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已分别引进太湖县山里郎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泉之道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进村开展股份制合作,前者发展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后者以生态红米种植、传统农耕文化展示等为主。2018年,该村村集体在其中一家企业获得的分红收入达8万余元。

据了解,近年来,太湖县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模式,把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造血扶贫”。太湖县174个行政村成立合作联社+分社,探索集体、村干、能人、贫困户入股,贫困户保底分红的新型合作经营方式,并创新了九龙村“三变”改革、红星村资产收益、大塘村和牌楼村香菇种植、天台村“1+3”黑猪养殖等新路子,着力构建“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三有”型稳定脱贫新模式,激活脱贫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生活更有奔头。

新闻推荐

酒驾遇查欲跳河

近日,男子因害怕被检查出酒驾,竟准备跳河威胁交警,后在民警和其家人的耐心劝说下放弃了跳河的念头,接受了酒驾检查。2月1...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精准施策兴产业 多点发力拔“穷根”)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