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太湖新闻 > 正文

产业兴了,村民富了本报记者方文

来源:安庆日报 2018-10-09 09:42   https://www.yybnet.net/

金秋时节,记者从太湖县城区出发,一路往西,驱车近2个小时来到太湖县刘畈乡,一路上道路蜿蜒,满目皆山。走进刘畈乡栗树村,听到最多的是大山之变——

产业兴了,村民富了。从高处远眺,漫山遍野的桃树、茶树绿得醉人。人们或三五成群在合作社基地打工,或在山间放牛养猪,耕田匀地,忙得不亦乐乎,俨然一幅现代版桃源美景。

谁曾想到,就在五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住土房、吃粗粮、上山难下山更难。”

谁又曾想到,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44户,贫困人口1126人,无资产、无资金、无项目、无收入的栗树村,2017年,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达30万元,立志要摘掉“贫穷帽”。

刘畈乡栗树村是太湖县十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总面积29.7平方公里,海拔五百多米,有45个村民组,共981户、3586人,是一个典型的“高山”贫困村。

山多地瘦芭茅多,因病、因残是栗树村主要致贫原因。去年四月,来自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的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刚抵达这里,就第一时间成立驻村工作队党小组,开始寻找脱贫新路子。他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村里每家每户。“考虑到村里的实际,与其花时间、精力去开发不确定未来的新产业,还不如守住并发展现有的技术和产业来得实在。”栗树村第一书记高代兵说。

在对该村的基础设施、资源优势、产业发展进行了认真调研之后,驻村工作队和两委达成一致共识,理清了产业发展的思路,探讨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盘活资源,沉睡的大山“活”了。短短半年,栗树村发展规模以上民营合作社5个,共流转开发荒山15000余亩,毛竹、油茶、高山蔬菜、经果林与土鸡、山黑猪、小黄牛等特色种养业初具规模。

“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穷家难当,一直是制约栗树村发展的瓶颈,‘无钱办事\’,导致基层党组织‘有心无力\’,破‘茧\’刻不容缓。”高代兵说。近年来,村两委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通过土地流转、转变土地经营模式、入股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等方式,发展村集体产业,实施乡村振兴。

针对贫困户和民营合作社农产品滞销问题,扶贫工作队通过认领认购、帮扶销售等途径,帮助各合作社和贫困户推销水蜜桃、黄牛肉、黑猪肉、土鸡等农产品,累计价值50万元。

不仅如此,扶贫工作队还积极向省交控集团申请产业扶持资金,投资55万元与民营合作社合作建设小黄牛养殖基地,投资80万元实施100千瓦光伏电站扩容项目,投资20万元建成一期50亩茶叶基地。截至目前,各经营主体为120个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70余户发展产业。

栗树村的贫困户胡治纯,十四年前,在工地意外负伤让他失去了左腿,这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家中还有儿女,绝不能就此消沉下去,只要勤劳肯干,就一定能撑起这个家”,胡治纯面对打击,没有自暴自弃。在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干的帮扶下,胡治纯加入了乡里创业能人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小额信贷、残疾人创业专项基金的扶持,在高山上养殖黄牛。目前,胡治纯不仅养牛,还耕种了14亩水田,仅养殖黄牛年收入就达三万多元。

如今胡治纯成了名副其实的养殖能人,更成为了村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自己的日子好了,胡治纯也不忘回报社会,他为村民免费提供耕牛,还帮扶了25位贫困户,只要村里修路造桥他都身体力行出钱出力。

“要想致富快,全靠支部带”。3年来,栗树村按照“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兴产业”的要求,创新探索了“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特色产业为纽带,积极鼓励党员示范户和产业带头人,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带动周围群众共同富裕。

建强一个支部、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只有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才能带领群众走上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脱贫新路。”高代兵说。

按照产业分工,该村党总支先后在“仁和”和“群林”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党支部,积极构建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新模式,实现党组织在产业链上的有效覆盖,使近60名合作社党员找到了自己的“家”。同时通过党员能人示范引领,使50多户贫困户通过在基地务工,发展油茶、茶叶、水稻、高山蔬菜种植和养牛、养猪、养鸡等种养业,找到了稳定脱贫致富的门路。

如今,栗树村集体已运营光伏发电公司、三河口合作社两个经济实体,建成番鸭、小黄牛、茶叶3个集体特色种养业产业基地;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23名学生申请上了雨露计划,获得资助6.9万元;在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方面,安排50人参加技能培训,扶持电商、小商店、小加工厂等自主产业15个,支持258个贫困人口外出就业。

产业兴了,山村活了。

村民胡治纯说,没想到芭茅山能长出“摇钱树”,没想到村里有了太阳能路灯,没想到网络全覆盖,没想到自来水流进每家每户……

绿起来的大山成了资源,栗树村也有了自己新思路。

“不仅做立体农业,下一步还要在山下开农家乐、搞旅游观光。”高代兵说。

比起刚到栗树村时的焦头烂额,现在的高代兵信心十足,村两委干部忙得更欢了,他们脸上总挂着笑……

曾经荒芜的大山,已是满眼的绿。这绿色,见证了栗树村人的勤劳,孕育着大山里的希望。

新闻推荐

安徽新昌集团——在民营经济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15年,一家民营企业能经历些什么?是步履艰辛的艰难创业,还是一日千里的快速发展?是因危机四伏而陷困境,还是最终拨云见日一...

太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太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产业兴了,村民富了本报记者方文)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