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演员们在黄梅戏艺术中心表演黄梅戏《龙女》。记者 江胜 摄
本报记者 江月
她有“文化之邦”的美誉,两千多年前这里是皖国,安徽的简称“皖”也起源于此;
她有“戏曲之乡”的称号,是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之一,黄梅戏在此地发扬光大。
她,是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40年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古城安庆突破“先把经济做大,再补文化课”的旧路子,坚持文化先行,“反弹琵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激活文化发展一池春水,一个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正在崛起,老百姓的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
有序改革
激活“有戏安庆”创造活力
这个9月,坐落在安庆莲湖岸边的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很忙。
9月8日晚,参加“皖藏同心·筑梦山南”2018年中国西藏雅砻文化节演出;
9月9日晚,应中国科技大学特别邀请,携新创黄梅大戏《邓稼先》走进科大进行专场演出;
9月10日,“文化名家进高校”暨“非遗进校园”走进安徽大学校园,韩再芬和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董成共同演绎的京黄交响曲《中国红》作为压轴曲目上演;
9月12日,黄梅大戏《仲夏夜之梦》作为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首场剧目在黄梅戏艺术中心上演……9月27日,《邓稼先》还将献演本届艺术节开幕式。
马不停蹄,是2005年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成立以来的常态。
2005年底,安庆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黄梅戏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韩再芬的品牌效应,成立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由韩再芬担任院长,当时再芬剧院只有50个人,1000元的资金。到2007年,再芬剧院便靠着这些有限的人力和财力排出了《公司》《徽州女人》《春江月》《女驸马》等新戏和30多出传统小戏,年演出115场,从农村到城市,从重庆、湖北到香港,几乎场场爆满。
2012年,按照“省市共建”原则,在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文艺院团改革新的探索和突破”的第一家试点单位,也是全国第一家彻底实现股份制改造的戏曲团体。同年,中宣部等四部委授予再芬股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称号。再芬股份成立以来,实施经典剧目巡演和“再芬黄梅公馆”连锁剧场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真正将文化与市场结合起来,“再芬黄梅”文化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安庆是省文化体制改革5个试点市之一。再芬黄梅只是安庆多年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
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安庆推动再芬黄梅股份公司、市黄梅戏艺术剧院、京话艺术剧院等12家国有文艺演出院团和16家电影公司电影院转企改制,推动文艺院团尝试商业化运作模式,指导扶持转制院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国有文艺院团潜力和活力得到了激发。
2011年、2012年,安庆连续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多年的改革也为全市文化发展繁荣奠定了体制机制基础,为“有戏安庆”注入了不竭的活力动力源泉。
演出场次增多,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社会效益进一步增强……得益于院团改革,宿松县黄梅戏剧院不断出新出彩,在历届省、市艺术节大赛中,曾三次荣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五更月》获中国人口“文化奖”,《半边月》获国家戏剧“田汉奖”,剧院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突出贡献单位”。目前,该院团正在精心打磨的《情满山乡》将在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上与戏迷们见面。
而再芬剧院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已经在谋划未来。院团计划在全国布局“再芬黄梅公馆”连锁小剧场、策划筹建黄梅戏产业园区、推出一批黄梅戏精品力作、培养一批黄梅戏接班人,真正把“再芬黄梅”品牌做大做强。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为确保学生上放学期间校园周边道路畅通安全,开学以来,宿松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启动护学岗组织警力对全县中小学校周边交通秩序...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