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宿松新闻 > 正文

古韵轻悠安庆话

来源:安庆晚报 2018-09-14 10:14   https://www.yybnet.net/

安庆方言属于江淮官话与皖西赣语的交融并蓄,语音明快轻袅、语词纯真清新、语法委婉变通,呈现出自己别具一格的神韵。“听安庆话、识安庆人”,一句“啊嗟”彰显出浓浓地缘情愫,一声“稀客”道不尽悠悠游子乡愁。

质朴——古音多遗存

相比于其它方言,安庆话当中的古音遗存数量不为最多,韵味却更为质朴,不乏一些古老的古音字词。比如:手帕子,读为“手捏子”;棒槌,读为“蛮槌”;急躁,读为“杂冒”;愚昧,读为“鹅头(豆)”;鸡窠,读为“鸡菜”;麦穗子,读为“麦刁子”;佮人,读为“各(gè)人”;老练,读为“老虢(guó)”等。

方言区闭塞程度越高,古音遗存就越丰富。所以,自安庆市区向八县延伸,古音遗存数量逞上升趋势。比如:泼皮(结实)、谈白(聊天)、小佬(小叔)、老的(丈夫)等,市区说得较少。

其实,古音演变是有章可循的,这些音变规律在安庆方言中都有细致体现。(1)古无轻唇音,部分m音变为w。比如:手袜子(手套),方言保留古音“手妈子”;网瓜(丝瓜),方言保留古音“莽瓜”;老末儿,方言音变为“老窝儿”。(2)古无轻唇音,部分b/p音变为f。比如:孵母鸡,方言读为“布母鸡”;伏,方言读为“匐”(pú)。(3)娘日归泥,部分n/l音变为r。比如:忍,方言读古音“匿”(nì);豆腐乳,方言读“豆腐鲁”。(4)尖团分流,j/q/x古音是z/c/s,或者g/k/h。比如:高井头,实为“高岗头”;第三人称“其”,方言读剋(kēi);唏(xī),本字实为“喝”。(4)部分d音变为t。比如:潭,方言保留古音“宕”;同(相合),方言保留古音“鬬”(dǒu)。(5)古无舌上音,部分zh/ch/sh古音是d/t。比如:蒸鸡蛋,方言读为“冻鸡蛋”;澄,方言读古音“登”(dēng);“韶道”实为“轻佻”,“挑子”实为“勺子”。(6)喻三归匣,部分y(喻母)上古音是h。比如:域,方言读huò,这个人域(huò)子(沉府)深;晕,方言读昏(hūn)。(7)喻四归定,部分y(喻母)上古音是d、t声。比如:遇,方言读逗(dòu),两个人在路上遇(dòu)到之;摇,方言读涛(tāo),他的小手朝我摇摇(tāo tāo)。

方言音变规律还有很多,严格来讲“有音必有字”,所谓“有音无字”之说,不过是现在我们尚未完全掌握古音演变规律,有些方言字暂时写不出来而已。

亲善——通俗多直叙

安庆方言普遍通俗易读,极少有抽象执拗之语。常常以身边物描述身边事,以自然姿态比喻大众心态,显得简明扼要、便于领会。

1.具体化,即以具象化解抽象。安庆方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际交流的功能,力求通过具体化描述,让不识字的文盲也能很快掌握抽象字词,做到上口便会、一读即懂。比如:妻子→烧锅的;怀孕→带肚子;漂亮→齐整;努力→发狠;怀疑→用心;半吊子→杂花;厉害→不当玩;不晓得→讲不来;艰难→作孽(本字“窄迫”);节约→算小;雾霾→雾帐子;生病→不好过;腹泻→屙肚子;妊娠反应→害伢。

2.生活化,即以寻常化解异常。以日常事物来比喻较为难懂的字词,是方言通俗化的基本做法。安庆方言从生活化入手,以身边所触所及作为类比,做到字义突出、形象贴切。比如:精瘦的→干柴佬;无赖→搅屎棍;偏听偏信→小耳刀;蝙蝠→檐老鼠;看麦娘→小鸡草;印章→戳子;馄饨→猫玉饺子;不好对付→头难剃;举棋不定→两徊;脏乱→打棉铺的;浮头→最上面;无法摆脱→不得掉爪子。

3.亲密化,即以人情化解常情。安庆方言往往赋予自然事物以人性特征,用人情拉近自然与人类的距离感,让方言显得亲密无间,易学、易懂、易会。比如:天哈(弱)之→天气变坏;雨下饱之→雨下透之;鬼头风→旋转风;打悠秋→快活适意;搞不浑水→没多大名堂;硬扎→身体强健;闷头雷(驴)子→内向的人;夜猫子→喜欢熬夜的人;奅货→浮躁之人;洋辣子→不能招惹之人;打老鼠→打陀螺;力士鞋→解放鞋,泛指球鞋;竖蜻蜓→倒立。

灵动——谐趣多夸张

安庆方言崇尚生动活泼,喜欢使用夸张手法形容一般现象,使用谐趣词汇表达平常事物,显得俏皮灵动、趣味盎然。外人乍一听惊诧莫名,安庆人自己却习以为常。

1.视死如归。安庆人无论男女老幼个个不惜“死”,在他们嘴里每天都要“死”无数回。心急→急死之;拥挤→挤死之;高兴→欢喜死之;郁闷→气死之;事情弄坏了→要死之。

2.日常夸张。安庆方言当中的夸张无处不在,或自嘲、或讥讽、或调侃,平添了几多乐趣。比如:苍蝇飞过都认得公母;枞阳菖蒲夹,蚊子大似鸭;垢圿味都没有;正月初一戳一针,腊月二十四才出血(脸皮厚);一巴掌搧到邦(bā)国里去;划个圈圈站里头,初一到三十晚上都不出来(呆板);一骨栗子敲(ké)五个包;油里滑、滑里油,滑到油里不沾油;一包饺搭一火球。

3.俏皮俚语。安庆方言中有很多俗语、俚语、歇后语,大多寓事于理、妙趣横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比如:耳朵斤把斤,听话听不清;藕粉讲得出莲花;放屁怕击出饭糁(粒)子来;在胳膊笼(腋下)里过日子(不能独立);精得能捉鬼卖;到枞阳去之(尿床);到潜山去之(瞌睡)。

4.寓理白话。安庆方言经常使用一些大白话来强调事理,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厚的人生哲理,让人回味无穷。比如:毛狗驴子三条筋,驮重不驮轻;端人家碗,服人家管;会讲的讲之人一笑,不会讲的讲之人一跳;小伢没娘,说起来话长。

融合——并蓄多差异

安庆处于吴头楚尾、江淮要冲,安庆方言是多种语系兼收撞击、融合交汇的产物,几成一方语言大观。所以,安庆方言在体系共构的基础上,内部相互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1.语系差异。安庆方言由江淮官话(洪巢片)与皖西赣语(怀岳片)融合而成,岳西、潜山、太湖、宿松、怀宁、望江等地的赣语特性尤为明显。比如:第三人称“其”读剋(kēi);前缀加“莫”“老”,莫作礼、老板;后缀加“头”“子”,日头、哑子;动词后常用“到”“脱”,坐到唱、忘脱着;疑问句用“几多”等。

2.地区差异。在同一语系当中,也存在着地区差异,比如:叔叔,各地分别称“椒椒”“×爷”“×佬”“×大大”等;母亲,宿松又叫“姆妈”,望江又叫“嗳”(ǎi),太宿望交界处叫“姨”;婶婶,太湖又叫“弟妈”,宿松又叫“弟娘”;老婆,方言一般为“烧锅的”,宿松等赣语区又叫“堂客”“烧火的”。

3.读音差异。即便在同一地区,受制于移民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字词也有着不同的发音。比如:下,通常读哈(hā),但“下面条”当中的“下”必须读xià,因为安庆古代不产小麦,“下面条”属于外来语;敲(qiāo),方言读壳(ké),又读犒(kào);斫(zhuó),方言读斩(zhǎn),又读古音断(duàn)。

传承——渗透多路径

安庆方言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焕发着与时俱进的现代气息,一直深受老百姓的喜爱。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安庆方言的式微虽不可避免,但它永远不会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消失。因为,安庆方言作为皖江文化的载体,已然渗透进其血脉之中。

1.融入戏剧。安庆是京剧和黄梅戏的发祥地,安庆方言早已融入京剧和黄梅戏的念白甚至唱腔当中。《梨园佳话》《清稗类钞》等俱说程长庚唱时“纯用徽音”,时至今日京剧字韵中的许多上口字,依然与安庆话十分相似。

2.融入地名。在安庆地名中,方言是挥之不去的铭记。只要熟知安庆话音变规律就会知道,安庆地名中的“井”大多是指“岗”,“桥”大多是指“坎”“坡”,“亭”大多是指“汀”,“店”大多是指“岛”,“铺”大多是指“堡”。

3.融入未来。安庆人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有着对家乡文化执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安庆方言作为一种活体文化,映照出多少安庆人鲜活的成长画面,承载着多少安庆人美好的记忆和情感。相信大家能够善待之、时习之、保护之,让迷人的安庆话能够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而走向未来。

(作者系合肥师范学院教授)

新闻推荐

畅通乡村“经脉”铺就发展坦途

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事关民生、事关精准脱贫、事关乡村振兴。自2016年以来,宿松县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古韵轻悠安庆话)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