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汇口镇素有“皖江上游第一镇”之称。近年来,该镇紧抓全国特色镇建设契机,聚焦***、精准脱贫,着力推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扶持引导农户从单一的种植向高效的种养一体化转变。通过示范引领,稻渔综合种养已成为该镇特色扶贫产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稻虾共作”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本报通讯员汪俊伟
日前,笔者来到汇口镇辉煌家庭农场扶贫产业基地,只见成片金黄色的稻田往远处铺开,沉甸甸的稻穗向下低垂、颗粒饱满,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基地负责人何灿煌指着稻田周边3米来宽的环形沟说,“你看,稻子马上就要收割,我们排出了稻田里的水,龙虾都自动爬到旁边的沟里了。这是今年养的第二茬龙虾,下个月就要开始捕捞了。”
与何灿煌聊天得知,2014年,他在汇口镇同马社区流转了1600亩土地,实施“稻麦轮作”,但效益并不见好。2016年初,在湖北一个朋友启发下,他前往湖北潜江和江苏盱眙等地考察学习后,追加投入,建设小型水利和龙虾防逃等设施,尝试在200亩稻田实施“稻虾共作”。初试“稻虾共作”种养模式,让何灿煌尝到了甜头,于是他进一步扩大规模,“稻虾共作”面积发展到如今1600亩。
“稻田为龙虾提供了天然饵料和栖息地,养出的龙虾个大味美销路好。同时龙虾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其粪便和残饵又可为稻田增肥,稻谷产量提高且有机无公害。”何灿煌说,“平时基地水稻的管护和龙虾的管理、捕捞等都需请周边农户帮忙,高峰期有近30人。我们向县人社部门申报了扶贫就业基地,为36个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1个贫困户在基地做零工1年下来有1.3万元左右收入。”
何灿煌还被宿松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扶贫先锋”。其实带动就业只是他发挥“扶贫先锋”作用的一个方面,他从2016年开始,就每年拿出5万元作为贫困村同马社区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支持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等。在春节前,他拿出1万元助困资金,对经社区评议出的最困难的10户贫困户进行慰问。同时还为王志、杨海桃等贫困户提供龙虾种苗、到场技术指导,带动他们发展稻虾综合种养,规模已达300亩。此外,还与村级成立的宿松县同马社区全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推动资产收益扶贫,每年发放收益分红5.5万元,其中1万元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4.5万用于贫困户增收。
辉煌家庭农场发展“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增收,是汇口镇全力打造“一镇一品”特色扶贫产业的一个缩影。汇口镇前临长江,后依大湖,拥有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等资源优势,适宜稻渔综合种养发展。
2015年春,当地种植大户徐玉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引进“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当年就收效明显。通过示范引领,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该镇稻渔综合种养异军突起,显现出强大生命力,由当初1户100余亩发展到如今大小20多户13000多亩,稳步实现了亩产千斤粮、亩增千元钱的“双千”目标。
稻渔综合种养规模迅速扩大,特色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凸显,离不开该镇党委、政府精准发力、精准施策。该镇扶持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规模,积极申报千亩示范片,目前已有宿松县辉煌家庭农场、皖湖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6个经营主体成功申报稻渔综合种养千亩示范片;支持种养大户成立汇口镇稻渔综合种养协会,协会内53个会员单位或个人间在技术、资源、信息、销售、种苗等方面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加大扶持力度,组织举办专题技术培训2次、现场观摩教学1次,并组织农技人员进行现场一对一帮扶指导,切实提升种养水平,提振当地农户增收致富信心。
实施“一镇一品”稻渔综合种养,不仅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7户贫困户通过农业产业扶贫政策支持,加入稻虾综合种养这一行列。还有一些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政策支持,入股养殖企业,实现了大户获发展资金、贫困户入股分红的“双赢”。此外,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化发展,为当地贫困群众搭建了就业平台。去年以来,该镇在2个家庭农场建立居家就业扶贫基地,贫困户可优先就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镇的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已为近40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有97人。
随行的该镇党委宣传委员韦寒冰告诉笔者,“实践证明,稻渔综合种养‘拉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辐射效应明显。以‘稻虾共作\’为代表的‘一镇一品\’特色扶贫产业发展,促进了农产品增值、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我们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稻渔综合种养万亩示范区。如果申报成功,将会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新闻推荐
2月11日,宿松县程岭乡杨辛村2018年“迎新春·大家乐"春节联欢晚会在该村农民广场举行。晚会主创人员李泽海介绍说,杨辛村“乡村春晚"是由农民自办、自编、自导、自演...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