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外创业有成,却不忘家乡。2012年捐赠10万元修建本组水泥路,2017年捐赠8万元安装本村路灯。他还热心帮助困难群众,2016年捐赠2000元给本组重病村民治病……”日前,聊起宿松汇口镇三兴村村民王义春,熟悉他的人都夸他是个大好人!
像王义春这样的好人,在三兴村并不鲜见。三兴村由原来的王湾、郭营和杨林三个村合并而成,基础差、底子薄。而就在这个发展乏力的村内,组组通公路实现了全覆盖,除“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和当地群众投工投劳外,还得益于一支重要的民间力量,他们就是在外发展、心系家乡的三兴人。
据村党总支书记葛其美回忆,最早捐款支持家乡修路的,是在武汉等地发展的李安平,2005年他得知“村村通”公路村级配套资金紧缺,就一次性捐了10万用于村里修路。随着近年来该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推进,在外出能人的示范带动下,一条条水泥路修到了村民们心间。“村内新修的19条道路,全长18公里多,建设资金在400万元左右,其中村民们自发捐款大小数额不等,接近200万元。”该村村委会委员华红告诉记者。
“一方面,他们凭着一股冲劲和闯劲,在外发展得不错;另一方面,村干经常与他们联系,为其家人办实事,不仅解除其在外发展的后顾之忧,也增进了感情。”在探究其原因时,葛其美说,“捐款都是先打到村里的账上,随后又交由捐款人的父亲或弟兄等直系亲属保管。如某村民组修路,有不少人捐款,就由他们的亲属成立理财小组,捐款最多的亲属任组长,进料、结算等全由理财小组负责,资金管理非常透明,捐款人也可随时知道捐款的去向和用途。”
外出能人在积极捐款修路的同时,还在村组道路的“亮化”上慷慨解囊。“村域范围内,村民居住集中区的主要干道都安装了路灯,其中太阳能路灯104盏、电灯249盏,都由外出能人捐赠,总投入有21.99万元,6000多个村民从中受益。”华红说。
去年汛期,三兴村承担着长江和内湖的防汛任务,涉及西湖圩责任段200米、同马大堤近2000米。因为在家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不少外出的三兴人得知家乡深陷困境,纷纷返乡投入到家园保卫战,也有因工作原因不能返乡的也积极捐款,支持村里购买黄沙、石渣和防浪桩等防汛物资。“村内有3个责任片,当时的捐款大多都是转到片干的手机上,数额几百、几千和万元不等,村里统一集中后,共近7万元,再在微信群里公示,实行阳光操作。捐款数额最高的是查达来,一个人捐了2万元。”
在村级服务大厅内葛其美说,“你看,村部的空调和办公电脑之类也是由外出能人分散捐赠的。”在广东做禅茶和网络推广等业务的贺易平,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当时小叔贺前华和我商量,说我们如今有能力了,想为家乡做点事。和村干联系,得知村里正准备改善村小办学条件、村部办公环境,我和小叔商量后,联合一次性捐了40台电脑和9万元现金给村里。”
在该村,关爱孤寡老人、特困群众的良好风尚也蔚然成风。“春节时外出的都集中返乡,村里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据了解,在外发展得好的村民回乡后扶贫济困的大有人在,他们都默默传递着向上向善的力量。”葛其美说,“村里的石律、李凡还牵头成立了爱心帮帮团,定期在村内或汇口镇内开展关爱活动。”
“2014年,我和在湖北工作的石律一拍即合,着手成立了爱心帮帮团,成员主要是在外发展和长期在家的汇口人,目前发展到30余人了。”李凡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今年端午节,我们联合宿松义工协会到镇敬老院开展了慰问活动,为老人们包饺子、送去日常生活用品。”
采访结束,记者离开三兴村途中,正巧看到路旁的一块石碑,碑上刻有捐款人的姓名和所捐数额。随行的该镇党委宣传委员韦寒冰介绍说,这是村里为褒扬捐资修路的义举,竖起的功德石碑,每一条涉及捐款的路都有。记者心想,这些功德碑不仅仅是立在路旁,更是竖在广大三兴人的心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宿松县佐坝乡柳咀村村干部袁全江前几天自掏腰包为乡敬老院的老人们每人送去两双棉鞋,让老人们温暖过冬。被乡邻广为称赞。据悉,袁全江不止一次为敬老院送去温暖,逢年过节,他都会到敬老院去...
宿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