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徽州的徽剧,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徽剧在传承上出现了“青黄不接、行当不齐”等亟待解决的人才断层难题。为传承徽剧艺术,今年,安徽师范大学成功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徽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7月在安师大正式开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徽剧学员集中学习徽剧艺术,提升表演技艺。
日前,“徽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研讨暨总结会在安师大音乐学院举行。“徽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落户高校,有助于扩大徽剧在社会大众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培养徽剧表演人才,是对徽剧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对于弘扬徽派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该项目负责人、安师大音乐学院教授王琳对记者说。
徽剧学员来自全国各地
“历史上,徽剧有着辉煌的艺术创造历史与贡献,尤其是当年的徽班进京,更是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王琳告诉记者,徽剧是产生于安徽省南部的地方戏,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流行于徽州、池州的徽州腔、青阳腔基础上逐渐丰富发展而成。徽剧所用的腔调古风古韵。在清代,徽剧与徽班、徽商的足迹一起跌宕沉浮,曾创作过辉煌的历史。近百年来,徽剧历经沧桑,随着1950年代培养的新中国第一代徽剧艺人大多故去,徽剧在传承上出现了“青黄不接、行当不齐”等亟待解决的人才断层难题。尤其是在现今新文化娱乐方式的冲击下,传统的徽剧已几近“失语”,在一般的舞台上难寻踪影,传承之路更是举步维艰。
为传承徽剧艺术,培养徽剧传承人,今年安师大成功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徽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并面向全国招收学员。“招收的30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其中安徽本土的学员占大多数,但也有不少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王琳说,本次招生的门槛比较高,招收的学员都是具有一定表演基础,从事戏曲或音乐领域的优秀人才。
舞台展演演绎徽剧魅力
锣声高亢激越,声腔婉转悠扬,甩袖、抚眉,一举一动尽显神韵……台上,表演者用心做好每一个动作,唱好每一个音符,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台下,观众如痴如醉,直呼“过瘾”,现场掌声雷动。这是“徽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汇报演出时的场景。今年8月底,项目的学员们在徽京剧院梨园剧场进行了三场汇报演出,徽剧传统经典折子戏《情义千秋》(选段)《罗成叫关》《贵妃醉酒》《水淹七军·观阵》等纷纷登上舞台,让观众感受到了徽剧的魅力。
“项目采用‘课堂+舞台’学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运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包括专题讲座、集中排练、汇报演出、观摩采风等多种形式。”王琳说,项目邀请了国内戏曲表演领域有很深造诣的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包括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以及专业戏剧团体的优秀演员等。他们在授课中既讲述了徽剧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也和学员分享了自己的从艺经历和徽剧舞台上的点点滴滴,将精湛的表演技艺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学员。此外,学员们还去安徽潜山、岳西等地开展了实践教学,向当地的戏曲老艺人们学习。
“过去我只是在电视上看过这些戏曲名家的表演,而这次是接受专家的亲身指点,受益很大。”安师大音乐学院研究生张圆方对记者说。
人才培养擦亮“徽”字招牌
作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徽剧是徽派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徽”字招牌。近年来,徽剧在传承上出现了“青黄不接、行当不齐”等亟待解决的人才断层难题,而“徽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的开展,无疑是对数百年积淀起来的这份独特的“文化基因”的保有、传承和发扬。
“此次项目的进行,加大了徽剧经典剧目表演艺术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力度,建立了传承培养地方戏曲人才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对徽剧艺术剧目、唱腔、表演程式等方面发展和传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王岭说,项目通过职业艺术院团与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之间的合作,建立了艺术传承与推广的新机制、新模式,履行了高等艺术院校的文化担当。他说,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为省内音乐教育的高等学府,理应承担起地方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责任,通过传承、创排优秀的传统戏曲节目,进一步推动地方音乐文化进校园,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弘扬传统文化。
在王岭看来,此次培训集中封闭式的教学,一方面通过舞台教学使青年演员面对面地接受老一辈艺术家和徽剧专家的言传身教,以老带新,提升了青年徽剧演员的舞台艺术水平,培养了一批未来的徽剧国家级和省级传承储备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剧种理论基础的课堂教学,使学员有机会系统学习与自身舞台艺术实践密切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论素养得到提升。“徽剧是艺术瑰宝,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此次项目的开展开启了徽剧保护、传承、发展的新篇章,也为其他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模范带头作用。”
图片由安师大音乐学院提供
□记者季鲲
新闻推荐
南方旱情持续,水利部调度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并再派工作组指导地方抗旱工作。12月24日,澎湃新闻从水利部获悉,截至12月23日...
潜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潜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