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岗位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人就业可以脱贫一个家,一个‘20分钟就业圈’可以激活一个村。”这是日前《安庆日报》刊登的《潜山市推进“三下乡”创新就业扶贫模式》告诉我们的关键点。笔者认为“就业脱贫”是战略思维,是从更长远的角度,通过实施“授人以渔”,达到稳定脱贫的目标,为防止返贫打下牢固的基础。
《潜山市推进“三下乡”创新就业扶贫模式》报道列举了储芳就业的例子,她是一位残疾人,她的工作场地是在家里,工作任务是组装手机挂件。正是因为有了工作,第一次有了工资性收入,于是,她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庭的贫困状态。这里的意义有三:一是,当地党委政府积极作为,为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联系上力所能及的劳务,这是前提,必须是“组织行为”;二是,贫困户要有就业欲望。长期以来,我们扶贫的一个误区在于一味地给资金,让贫困户自己开发项目,忽略了一些人不愿做事或者根本找不到事做这个因素,为此,年年扶贫难见脱贫。现在,我们将激励就业当作战略任务来实施,给你搭好就业平台,让你学个手艺好挣钱,这才是长远之计。这样做也许比简单给几笔款子费力的多,但得到的回报将是长远的;三是,贫困群众不用出远门就能获得培训,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过去一些贫困群众不愿出门挣钱,一方面是家里无法照应,同时,获得的报酬减去在外的生活费用所剩无几。现在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很好地解决了眼前的实际问题。所以,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扶贫首要的是“扶志、扶智、扶技”。说白了,一要对方愿意做事,不能“以贫为资本”,一味靠补助;二要有针对性到位的培训机制,要把“师傅领进门”这件事做好;三要让贫困群众以学到技术并能操作为标准,做到“一技在身不吃亏”。如若问对乡镇就业脱贫的要求是什么?笔者认为,这三项是最为现实的当务之急,相互关联,渐次推进。《潜山市推进“三下乡”创新就业扶贫模式》报道涉及到的就业脱贫做法,并没有离开“三扶”要点。为此,对“三扶”长期坚持不动摇,定能为稳定脱贫不返贫助上一臂之力。
就业脱贫平台尤为重要。这个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要项目牢靠持久和技术简单易学;二要因地制宜,符合地方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要求;三要让就业者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并不是今年干完了明年等待,如果是这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笔者注意到这样一种模式,集中体现了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这就是“政府主导+培训基地+企业+专业机构+农户”,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由此说开去,就业脱贫是让贫困群众从没有技能到掌握一定技能,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应有的报酬,并通过技术与资金的积累,实现再创业,进而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为此,只有将现实需要与长远利益充分结合,才能科学地办好这件事。在岳西县整体脱贫摘帽中,此项工作功不可没,潜山市的报道进一步诠释提高,后劲十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有更多的贫困群众成为“家门口就业的企业员工”,并将国家关于“引导贫困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精神落实到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中,实现全区域脱贫,功莫大焉。
新闻推荐
潜山市打造传习阵地激发群众参训热情。一是资源共享健全架构。推动县乡两级阵地、师资等资源共享,不断健全传习组织机...
潜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潜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