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值饲养秋蚕的时节,8月25日,记者来到潜山市槎水镇中畈村团结组养蚕能手陈国正的家中,只见他家小蚕共育室里,蚕架上摆放着47张小蚕扁,里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蚕宝宝,刚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像黑黑的蚂蚁,身上长满细毛,正在慢慢蠕动着,陈国正称之为“蚁蚕”。
据了解,陈国正今年57岁,自1979年开始养蚕,一直没有间断过,因为勤劳苦干,培养了一身好技术。1986年起,在村集体蚕桑场工作了十来年。在养蚕过程中,他相信科学技术,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全面掌握了养蚕技术,形成了丰富的养蚕经验,成为了槎水山区一名养蚕“土专家”。
采访时,陈国正称,养蚕是一门技术活,将小蚕集中在共育室饲育至4龄起,再分发给养蚕户饲养,是一种分段养蚕法。而共育的技术要求则高,要有小蚕专用桑园、技术过硬的饲养人员,要有完善的消毒和控温等设备。陈国正的小蚕共育室,此次共培育了47张蚕种,大约需要11天,他和家人每天都要忙碌十七八个小时,寸步不离,劳心劳力。除了自家饲养5张外,其余42张,将分发给预定的家庭农场和散养蚕农,每张仅可赚120元,其目的在于帮助乡邻提高家庭收入。
在陈国正家的桑园里,记者看到一望无际的密植桑园。他称,立秋后,桑树生长逐步缓慢,桑叶产量也达到了一年的高峰期,为秋蚕饲养和蚕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马上进入秋季大蚕生长高峰期,需要大量的桑叶。由于前期天气干旱,桑地板结,须及时除草、松土,以提高土壤的松透性和保水保肥力。”他说。
在中畈村一带,陈国正还是乡亲们的“蚕保姆”,他鼓励并带动贫困户发展蚕桑产业,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青年组贫困户蚕农杨南节养蚕中遇到了问题,都喜欢打电话给他,他都主动上门手把手地传其技术。四十年如一日,陈国正为槎水的桑蚕事业,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和心血,像春蚕一样默默无闻地作出了奉献。
卢育杰 胡玉堂
新闻推荐
潜山市坚持绿色生态农业,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精准高效农业机械化技术,农民种田讲环保、生产讲效益,积极开展农业领域防治...
潜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潜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