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前面是清清的毛玲河,后面有青山,公路就在边上,这么好的地方,我感到像做梦一样!”12月12日,天柱山镇河西村蛟园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暖意洋洋,彭中生对新家赞不绝口。今年,潜山县“四个结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已建成集中安置点58个,有效解决1568户5201人基本住房保障和后续脱贫等问题。
该县坚持“五不五向四加”原则合理确定安置点,即:有地质灾害隐患不选、无发展后劲不选、基础设施改善难不选、就医就学难不选、群众不满意不选;向园区靠拢、向集镇靠拢、向景区周边靠拢、向产业发展带靠拢、向美丽乡村中心村靠拢;加就近务工、加城镇就业、加农家乐、加产业跟进,确保每个搬迁户都有2项以上长短结合的增收措施。在具体实施中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园区结合。依托制刷、纺织服装等产业优势,在省级源潭开发区、余井工业园区建设4个安置点,集中安置203户655人,并引导符合条件贫困户,和园区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实现贫困户就业脱贫与解决企业用工双赢,全县共有90个搬迁对象在园区就近就业。二是与集镇结合。打破村域界线,选择基础条件、公共服务功能、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乡镇政府所在地,作为集中安置点,建成塔畈集镇、黄柏镇区等11个与集镇结合的安置点,跨村搬迁安置,集中安置321户1155人。三是与美丽乡村结合。积极引导贫困户跨组搬迁,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官庄杨庄、塔畈彭河等39个与美丽乡村示范点结合的安置点,集中安置487户1534人。鼓励支持搬迁对象发展茶叶、蚕桑、瓜蒌等农特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已有243户发展茶叶300余亩、98户发展蚕桑100余亩、48户发展瓜蒌60余亩,均可实现脱贫。四是与乡村旅游结合。围绕天柱山景区、4A级白马潭景区、3A级德馨庄景区等,在林庄村、官庄村等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引导贫困户发展、参与乡村旅游业实现增收致富。目前,从事乡村旅游业的搬迁人员48人,发展农家乐20人。同时,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引导搬迁户以土地、山场和产业扶持资金入股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优先向搬迁贫困人口提供生态护林员、农村清洁工、农村小水利和村组道路维护工等公益性岗位,做到现在可脱贫、未来能致富。
(通讯员熊百林储北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走进刚刚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的潜山县黄铺镇黄铺村,只见整洁的水泥村道通向各家各户门前,路边盛开的鲜花点缀着一间间白墙黛瓦的民房,墙上文明标语随处可见,放眼望去田里茶花盛开,迎面走...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