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庆市皖河农场龙口村内的一菜地边,矗立着两块立碑,均为安庆市人民政府所立。立碑在民居的夹拥中显得渺小,在风雨的洗刷下显得沧桑,但字迹清晰可辨:夫子城遗址!
1985年,皖河龙口村一名农民,在自家门前挖井取水,挖到几米深处,突然挖到了一只石斧,他觉得这个东西不同寻常,立即向皖河农场报告,农场领导颇具眼光,及时将信息上报市文物部门。于是,一处震惊考古界的遗址被发现了。1987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夫子城遗址进行开掘,试挖4×1米深沟一条,发现有完整的陶器、石器计110多件,并发现了墓葬、房基、灰坑多处。据专家考证,夫子城遗址属薛家岗文化范畴,与潜山薛家岗文化遗址一脉相承,构成古皖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出土的文物为稀世珍宝,其中的彩陶瓷片为长江中下游罕见,对研究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源流关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专家通过进一步考证,发现了地下部分文化堆积层分为宋、元、明、清文化层,秦、汉文化层、商周文化层、新时器中晚期文化层,最早的文物距今约5500年,属新石器文化遗址。1990年,夫子城被安庆市政府定为安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又升级为省保单位。皖河农场十分珍视和保护夫子城这个文化遗产,负起了保护的责任,圈定了1.2万平方米的保护范围,并在四周埋下界桩,指定专门的管理员负责保护。
夫子城,一个多么富含诗意和古典韵味的名字!夫子,年长而好学之人。夫子城,就是好学成风之城,好学之城必然辉煌。夫子城成为古皖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和古皖国历史见证也就当属情理之中。从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想见,几千年前,皖河两岸,长江北侧,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水陆交通便利,景色美丽怡人,先人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代代地生产生活,繁荣了皖河两岸。使得夫子城一带的皖河河畔己是荣华热闹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好学成风、文明鼎盛。皖河两岸,私塾学堂遍布,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歌舞升平,河中舟船穿梭,游船画舫灯火通明,成为长江北岸佳丽之处。
在那被岁月封存了五、六千年的土层里,在那被漫长的时光和厚实的泥土掩盖的碎片中,我们窥视到远古祖先的一些秘密,那些彩绘陶、石锛、石斧、石器、石人现今虽然静然无声,但它们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曾担任过劳动的号子,担负过生产中的重任,扮演过生活中的角色,它们伴随着那些久远的原始工具发出的叮当之声,在皖河这片热土上回荡……
消逝的是岁月,远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是文明。踏在凹凸不平的遗址上,穿行在建于遗址之上的屋舍间,我们不禁有了这样一种理解,这些屋舍和我们脚下也许是远古皖河人的坟庙之地,也许是居民们的房屋之基,也许是商人的店铺之所,也许是学子们的私塾之堂……这里,承载着皖河古人的辉煌,也承载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这遗址上,那些农耕者,那些能工巧匠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谱写了皖河当年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和挥斧扬锄的劳动号子。纵然当今归于寂寞苍凉,但厚土遮不住历史文明的光芒。曾经来往、居住的人无论是伟大,还是平凡,都已经过去,而远古人留下的足迹、印迹,留下的古文化是永远的辉煌的。这些辉煌,不仅是我们祖先的荣耀,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夫子城遗址是珍贵的、厚重的。这么珍贵厚重的历史,我们应该如何进入她的内核?如何更好地发掘它、保护它,让历史的辉煌和当今的文明充分融合而永久传承?
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一座厚重的闻名于世的历史博物馆。
新闻推荐
□赵峰金鸡岭原本和佛慧山、千佛山、蝎子山、蚰蜒山相偎相依,是这个山体家族一员。旅游路纵深穿越,先和佛慧山分了家,千佛山南路和历阳大街又两次横切,掐头去尾,也隔开了千佛山和卧虎山,自此金鸡...
潜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潜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