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痘姆乡是“皖西南陶器之乡”,乡政府所在地处于黄泥岗,沉积有大量优质的黄粘土,是生产陶器和砖瓦的得天独厚条件,从考古发现看,这里古窑密布,窑基呈带状展布,是历代陶器的产地,制陶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制陶技艺也在民间口手相传。其历史非常辉煌,然而近些年来却不断地走向衰落。(《安庆晚报》3月25日)
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镇化浪潮的袭来,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形式上的,也有内容上的。而不论是哪种改变,我们都回转不了,也不可能有片刻的停留,只能一直向前向前。不过在这向前奔走中,我们会不断地得到,也会不断地失去。譬如某些曾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工艺等,潜山县痘姆乡的痘姆陶的命运也许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陶器在现代其收藏价值大于生活实用价值。也正是如此,泥陶产品的市场前途才会逐步萎缩。任何的非遗其前途均在于市场前景,如果没有市场需求,或需求量下降,非遗即便找到了传承人,也难以避免走向式微或最终衰落,以致最后从生活中消失。这不奇怪,再想想看,曾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补锅的补碗的,火星四溅的铁匠铺哪里去了,还不是消失在时间隧道里了。这些曾经给我们带来生活方便的传统技艺早已从我们身边抽身而去了。遗憾吗?也说不上,毕竟时代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改善,谁家锅碗破了再拿去请人补一补?由此这些原本曾流行的技艺消失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因此,痘姆陶,它的消失在我看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是时代的一种必然选择。现今的一些修旧如旧的古迹说穿了算不得真正的古迹,纯粹就是一个充满了现代气味的仿制品,那古迹的神韵早已随着古迹的拆除消失在了时光里。
如此之说,并不是不要去保护去抢救那些我们生活中曾出现过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东西,我们一方面要珍视历史遗留,尽可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它抢救它,让它存在的时间久一点,给子孙一个交代。而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它们不断消失的思想准备,有些东西的消失是历史的选择,历史是滚滚向前的,当一样东西或技艺不适合历史发展之时,它的消失也就是必然。对此,我们或许有点遗憾与不舍,但以生活及发展的眼光观之,我们也不必过多地沉溺于悲观怀想之中,我们可以带着对过去的记忆重新上路,去开创更新的生活,而新的生活中一定会出现令后世感到骄傲的新的物质与文化遗产。
新闻推荐
法院以重婚罪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
潜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潜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