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潜山新闻 > 正文

低产瘦田不再“靠天收”

来源:安庆晚报 2014-02-24 15:2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薛家岗“垦荒”记

 

本报讯(韩冬明

 

记者

 

江露露)2月18日,潜山县王河镇薛家岗村的余汉林正在为半尺多深的小麦施肥。7年前,他的这三亩三分地每年有千余斤“靠天收”的稻谷;如今,他为种粮大户徐义全守着田,依旧是这三亩三分地,每年能收三千多斤水稻和二千多斤麦子。

“靠天收”的三亩三分地

薛家岗村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这里有上古的遗址,这也是一片并不肥沃的土地,粮食种植基本“靠天收”。跟随余汉林的脚步,记者来到田间陇头,这位52岁的老农在这里耕种了一辈子,他家共有三亩三分水田,高高低低地分布着,并没有连成片,其中最大一片只有一亩。

那时候,细细的田埂、起伏的丘陵分割出块块农田,余汉林就在这样的田埂上走过了大半辈子。谷雨时,牵着牛套着犁耙,待到撒下的种子长成秧苗,则挽着裤腿一颗颗拔起再一簇一簇插下,剩下的时间就是看天灌溉施肥了;暑气正浓时,带着镰刀扛着打稻机从田埂走过;收成不论好坏,总是有的,等到再扛着稻谷从田埂回家时,这一季的耕种大体就结束了。年年如此,不少村民的田地荒芜了,野草窜出了一人多高。

2007年,余汉林和同村村民的2000多亩田地流转给了种粮大户徐义全,2009年又有2000多亩土地流转到了徐义全手中。4300多亩土地,7年中相继投入了一千多万元进行低产田改造,这其中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补贴。现在的薛家岗生态观光园,早已不同往日。

土地流转转出“金大地”

徐义全开车带记者“散步”在田间地头,“这1100亩种的是小麦,农历5月底收割后种4000亩粳米,那200亩是油菜,那几十亩是试点的蔬菜大棚,这一路长廊是瓜蒌子。”徐义全告诉记者,最初接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将这些高低不平的梯田全部整平,随后是开挖沟渠、开辟道路。从2008年下半年起,徐义全用了一年半时间投入1300多万农发资金,修缮73公里的沙石路面,同时投入68万元资金将潜河从2.4公里外引入沟渠,还修建了提水泵站。

“硬件条件改善的同时,管理耕种方式上也在逐年变化。”徐义全说,生态园内有了自己的科技人员和农技师,开辟了育秧工厂,将育秧周期从25天缩短为10天;耕种方式上,机械化程度不断升级,目前仅插秧机就有两部,一天能插60亩田。“这些年光购买机械享受的国家农机奖补金额就有四五百万了。”在农田管理上,徐义全聘请了余汉林这样的庄稼人,余汉林现在只需在农忙季节对农田进行管理,每年除了补贴还能领到3万多元的工资。除此之外,国家和地方通过财政补贴还为农田购买了保险。2009年的大暴雨,插下去没多久的秧苗遭到灭顶之灾,差不多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农业保险赔付了五六十万元,解决了徐义全的燃眉之急。

基础设施的完善、机械设备的升级、科技和保险的护航,曾经的荒废地成为旱涝保收的沃土,而这一切,徐义全归纳说,光靠自己根本投入不起,归根到底还是农业政策好。

新闻推荐

农村生活垃圾不再“围村”

本报讯(韩冬明

 

记者

 

江露露)早晨的潜山县,一袋子生活垃圾被主人扔进了楼外的垃圾桶内;八点钟,垃圾倒进了保洁员的电瓶车中,送到每个村都有的垃圾收集房中,下午时分,它们又...

潜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潜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彭佩云视察潜山2014-05-14 14:56
爱心涌向余军一家2014-04-25 15:00
潜山首家外企落户2014-04-02 15:08
猜你喜欢:
一线警务报道2014-03-29 15:09
评论:(低产瘦田不再“靠天收”)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