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潜山新闻 > 正文

清朝诗人谭随的潜山情结

来源:安庆晚报 2013-04-21 17:12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王江海

 

寒风习习的黄昏,槎水三乐(潜山县今槎水镇乐明村)肖姓、储姓聚居地附近的一座小庙前,一群孩子围拢着一位看上去年岁很大、衣衫破旧、头发蓬乱的行乞者逗乐取闹,卸放在他身边的筐箩被恶作剧的孩子踢翻,满筐箩的书散乱一地。私塾先生肖璞完此时从这里过路,发现那些书多是很有价值的古典书籍,由此,他觉得这位行乞者非等闲之辈,至少是个有文化品味的人。肖先生制止了孩子们的非礼行为,让行乞者搬出小庙,恭请其回到自己家里沐浴更衣,热情招待,视为宾朋。

这件事发生在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与现在相距已经130年了。

故事的主人翁谭随,湖南永州人,是一名将士,更是一名诗人。1987年,《安庆日报》上刊载了槎水父子岭凉亭上很有诗意的亭联,内容是:“无壁无门,常会风云万里;不关不锁,居然天地一家。”作者就是谭随。这大概是谭随诗作在公开出版的官方媒体的第一次亮相。时空久远,亭联仅仅是谭随大量作品的冰山一角。在民间,槎水三乐肖、储两个族人里一直盛传着谭随与他们长辈们诗文与情感交融的很多佳话。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谭随诗稿就在黄柏一些老一代文化人士中交流传抄。

经常自称是“两广”之人的行乞者谭随之所以隐匿自己,可能因为他曾是湘军将士。民国九年《潜山县志》的《人物志·忠节》里,记载有这样的文字:“咸丰七年正月初四,粤兵踞县城。居民团练于城北小李尖山口以御敌。阵破。死节者名目列后(计129人)”。“咸丰七年十一月,粤兵韦志俊,由太湖至天堂上清徐嘴,彭居仁等督勇堵御黄沙岭。势不敌,阵亡者甚多。知县叶兆兰详报督抚会奏奉旨,敕建忠义祠。绅民殉难,各姓名汇列于后(129人)。”“咸丰九年九月壬申,潜山知县叶兆兰,败逆匪于逆水畈”,“咸丰九年十月丁未、戊申,潜山知县叶兆兰,督同团练连败粤匪于逆水、槎水、黄柏、龙井关”;“十一月丙戌,参将余际昌、训导丁训华、知县叶兆兰败粤菲逆于潜山槎水畈,斩馘千余。”当年,谭随跟随湘军首领,参加了对太平天国的镇压战争,在安庆保卫战过程中,湘军损失惨重,仅三河役一战(太平天国称之为“三河镇大捷”),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不幸战死,湘军著名将领李续宾也不幸阵亡。

曾国藩并没有因为抗击太平军有功而得到清政府的器重,谭随仅被委以司功虚职,他不敢暴露自己是湖南人,可能是担心当地留有太平军残余而受报复。谭随之所以要开母亲,从故乡不远数千里来到潜山,更是因为潜山有他的很多故人。

恭请谭随入家门的肖璞完先生是当地有名的“肖大锣”,他性格秉直,喜好打抱不平,常为乡亲们打官司告状,不收分文,很得拥戴。在肖先生家里,储皖山拜访并接纳了谭随,外界误以为皖山之所以接纳谭随,只是因为他是一个乞丐,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而实际上不是,谭随曾经在潜山交往最深的朋友,要数“皖山”。“皖山”叫储光黔。

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记载:“储光黔,一名日新,号皖山,文庠。”他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哭泣得非常伤心,非常凄切。为了更好地尽到人子的孝道,他在父亲的坟墓旁边结了一间简易的草房,自己就睡在那间草房子里。有一天晚上,来了一只大老虎,他一点也不害怕,老虎却乖乖地走了。

储光黔很有学问,同治元年,安徽巡抚李续宜(湖南湘乡人,三河役中著名湘军将领李续宾之弟),曾聘他作为自己的幕僚,因为对太平军作战有功,储万黔被授予“翰林院待诏”,并加典簿衔,于是,储光黔辞别李续宜,回到老家,一心讲学。安庆太守叶兆兰(湖南东安人,咸丰九年在潜山知县任上组织团练与太平军作战,督同团练连败粤匪于逆水、槎水、黄柏、龙井关)十分喜爱储光黔的文章,盛赞储光黔的文章“有古大家风骨”,还把他聘到自己家里,让“子弟从之”,可见,储光黔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皖山所结识的李续宜、叶兆兰都为谭随湖南老乡,谭随入潜,从情感上或就是想师从自己的老乡们盛赞的储光黔。

借鉴诸多史料分析,故事中所讲述的谭随以行乞者身份到潜山,应该是他的第二次潜山之旅,如果说曾经的将士经历与潜山过往只是谭随的一现昙花,那么,他的第二次入潜,则是他人生中生花妙笔。寓居潜山三年,谭随以一个诗人的行踪在潜山留下很多流传了百年也将可能千古传诵的佳作。

“只因山水缘,逐断家乡念,翱翔羽翮疏,饥渴容颜变。南国有佳人,收作堂前燕,覆我以锦幛,饲我以珍膳。新恩虽有加,故巢岂无恋,西风九万里,仰首鲲鹏羡”,“我已落英飘粪土,感君吹转上瑶台”,“天涯何事说归休,旅店欣然识马周;一种深情辉不去,山光水色总回头”……谭随经过永州、衡阳,浏览南岳衡山,过江西,来到安徽境内,经宿松枫香驿、太湖小池驿,最终来到潜山,是因为他钟爱潜山的山水,怀念潜山的友人,这份情结他无法割舍。

阅读《谭随诗稿》,深感谭随在潜期间的诗作缘于他的才气,缘于天柱山的灵秀山水,更缘于他对潜山文化、文人尊重包容的品行。谭随沿途横跨几省,唯独对潜山情有独钟。他在槎水行乞期间,因他的诗才得到羡慕,与当地的文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由此与天柱山一带的文友相唱和,逐处留题。“水停波浪月当轩,槎水深深自有缘。来便来时去便去,两人得意总无言。”谭随在他省多为山水作诗,但在潜山更多的是写友情,写离别愁绪。有山有水可以令人向往,但山水与友情交相辉映才更让人流连忘返。“承君于我太多情,送别梅城又皖城。直到临岐分手处,欲留无语泪先倾。”“西行我去路何漫,槎水君归景亦单。”“也觉今生未了缘,不知相会又何年,别时更话逢时事,芳草长堤为黯然。”在谭随外游期间皖山先生去世,谭随回潜山后面对皖山先生的题诗笔墨怅然有感:“诗联读罢客伤神,人去山空笔尚新;想见拈花微笑处,迷香洞里悟前因。”

据记载,谭随客潜两三年,时来时往,走过之后,因友情又让他扮作乞丐而重返,“承君于我太多情,送别梅城又皖城。直到临岐分手处,欲留无语泪先倾。”“西行我去路何漫,槎水君归景亦单。”“也觉今生未了缘,不知相会又何年,别时更话逢时事,芳草长堤为黯然。”当我们为世事纷扰不能清静下来的时候,谭随的故事和他的诗稿,都是我们心灵的净化剂。

“纵难犬马今生报,愿结云龙再世缘。此后音书休说远,梦魂夜夜皖山前。”“莫怪明朝轻作别,团圆还有后来期。”“云开雨散数山青,流水茫茫寄远心,相送长亭愁作别,故人情比大江深。”据说,谭随三年之后离开潜山,从安庆江边从容离去,后不知所向。他诗作中的“皖山”,应该指的是象皖山这样一班友人和象皖山这样一般美丽的山水,表达的是对潜山山水人文的深深眷恋。

新闻推荐

引来清流“耀”梅城

本报讯(储北平

 

韩冬明

 

卢向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潜山县城人口急剧增加,建筑垃圾、居民生活垃圾阻塞和污染,造成潜山县城内河道水流不畅,污染十分严重,一条条河道...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两车相撞一人被困2013-06-26 16:47
猜你喜欢:
评论:(清朝诗人谭随的潜山情结)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