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彭婵媛)张亚军是潜山县槎水镇逆水村的一名普通村医,今年43岁的他,从医27年,一直奔走在大山深处,守护着村民的健康,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为“好医生张呆子”。
一个印着红十字图案的医药箱,一辆10年前购买的摩托车,是张亚军行医途中的“老战友”。由于从小跟着父亲行医,张亚军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门道;几年下来,张亚军背着药箱把逆水村附近的山都走遍了,村里人有了病痛都会请他诊一诊,他渐渐成为了村里人口中的“好医生”。
1999年7月,天气很热,逆水村陈家山里的一位患者突然发烧,张亚军背起药箱就走,来回二十多里路,他的衣服全都湿透了,病人退烧了,可他回到家却中暑了。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叫他呆子,一年到头就没有一个休息的日子,不管病人什么时间打电话给他,他都去;人家大医院的医生还有休假呢,他却没有假,为了这个我跟他吵了很多次。”张亚军的妻子告诉记者,“就拿过年的事来说吧,除夕晚上他出诊1次,大年初一出诊3次,初二本来答应陪我一起回娘家的,结果又因为出诊耽搁了。最关键还不是这个,每次天气不好的时候,看他出诊我都担惊受怕的。”
逆水村的青壮年大都在外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2008年冬天,潜山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雪灾,老人、小孩生病的特别多;张亚军每天出诊10多次,走100多里的冰雪路。“山里的路本来就不好走,下了雪之后就更滑。那段时间爸爸每天回家腿上都有淤青,手也经常摔破。”张亚军18岁的女儿张敏心疼地说,在她的印象中爸爸的电话总是响,挂水、打针、拿药是关于爸爸在他们心里最深的记忆。
“村民信任你找你,你就得去,谁生病都着急。”张亚军说。采访结束时,记者碰到了一位前来拿药的村民,他说:“张医生可是一个好医生,拿城里的话来说,他就是我们村的120。”
新闻推荐
□
记者
张丽位于潜山县的黄泥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商贸古镇,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这里,濒临长河,依水兴镇,别称“小上海”、“二苏州”。由于集镇悠久的发展历史...
潜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潜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