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胡震东
见习记者
彭婵媛)“老李家的小儿子大学毕业后把城里的工作辞了,回村养孔雀了。”2010年初,潜山县余井镇松岭村的村民们争相热议着这个话题。2012年12月11日,记者来到松岭村,在一幢红瓦院房的养殖场里,李亦虎向记者讲述了他跳出“农门”又回到“农门”,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
松岭村的老李没有多少文化,多年在外做生意的他,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把知识改变命运寄托在孩子们身上。老李育有两个儿子,为了让孩子们有出息,他辛苦挣钱供孩子读书,孩子也很争气,两个都考上了大学,让村民们羡慕不已,也为老李争了一口气。大儿子毕业后到城里工作,小儿子李亦虎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建筑公司找到了工作。
2010年,李亦虎突然辞去了工作,从北京回到家乡。“现在潜山的创业政策和环境都比较好,眼下政府不仅对‘三农\’发展很支持,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对大学生创业也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我想回乡创业致富。”李亦虎说。
老李对儿子的选择既气愤又担忧,气的是儿子跳出了“农门”又飞回来,忧的是该选择什么创业项目好。养孔雀,原来聪明的李亦虎早有计划,孔雀一身都是宝,肉营养丰富、价格不菲,孔雀羽毛可制作高档工艺品。通过多方考证,家乡的气候、温度、湿度等条件都适宜孔雀的生长。
看准项目后,李亦虎到各地请教专家,终于把养孔雀的技能学到了家。2010年末,在父亲的支持下,李亦虎在老家建起孔雀房。为了保证孔雀种纯,李亦虎远赴印度带回两千只孔雀蛋,孵化出六百只蓝孔雀,建成了潜山县首个蓝孔雀特种养殖基地。目前,李亦虎养有蓝孔雀200多只,长势良好。他向记者透露,今年的毛收益是30多万元,两年之后每年营业收入可达100万以上。
李亦虎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还带动村里人发展特色养殖,村里人从他这里引进种苗,他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并对村民养殖的孔雀进行回收。李亦虎说,他希望让美丽的蓝孔雀带富松岭村的农家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闫树泉)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3月下旬发布公告,安庆市潜山县燕窝村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喜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也是全国38个获此殊荣单...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