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实习生 方子隽 文/摄)如何培养更多的黄梅戏“好苗子”?如何推动更多主旋律“好戏”“大戏”的诞生?作为省人大代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副院长王琴一直关注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今年在关注传统戏曲人才培养的同时,王琴还建议进一步提升政府文化投入的导向效应,更为精准地抓好重点作品、重点剧目特别是主旋律创作。
寒假刚刚开始,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来自全省各地的28名孩子就已经开始了特别的“寒假课程”。王琴介绍,为了培养黄梅戏传承后备力量,2018年开始,她亲自带队赴全省各地,招收了28名10~15岁的“好苗子”。孩子们平时在学校上课,寒暑假就到黄梅戏艺术剧院来,接受专业的训练。目前,28名小学员进步很快,创新的培养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王琴建议,目前要充分发挥政府文化投入的导向作用。“重点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作品立意高、格局大、艺术品位上乘,需要较长时间的创作和磨合,需要延请一流的创作团队全过程参与,需要面向全国整合创作资源,一般来说,还需要较多的投入提供保障。”王琴建议,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应当改变政府包揽的被动思维,建立重点作品创作引导基金,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入重点作品创作,更多、更快、更好地推出一批重点作品。
优秀的作品必须有家国情怀、人文诉求和国际视野。王琴建议面向全国全省全市整合创作资源。“优秀的文化作品,特别是戏剧创作更是集体智慧的创作结晶,囿于一地、一团、一己的力量难出力作精品,在编剧、导演、音乐、舞美、表演等技术处理环节一定要有‘大手笔’。”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曾飞)去年以来,安庆市公安局迎江分局双井街派出所认真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积极采取各项措施预防化解纠纷矛盾...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