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余毛毛
这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厚达1705页的《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是我在地摊上买的,我不记得是哪一年买的了。书的标价是56元,但旁边贴着本地新华书店的打折印,是38元,我买回它可能顶多只花了10元钱。书买回后,我从来就没有看过它,直到上个月,我想找首陶渊明的诗,才隐约记起自己有这么本书。于是,就在书架上找,很好找,因为它太厚了,是我所有的书中最厚的一本。取出翻了翻,不禁大吃一惊,因为几乎每首诗,这本书的原主人都仔细地读过,证明是几乎每首诗原主人都在下面画了重点线。而这本书一共收了多少诗人多少首诗呢?是187位诗人的906首诗,时间跨度达八百多年。
我随手翻书,翻到的是第335页,他画线的是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中的第七十一首中的两句:“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我再翻到第782页,是鲍照的《发后渚》中的几句:“孤光独徘徊,空烟视升灭。途随前峰远,意逐后云结。”再翻到第1225页,是萧绎的《咏梅》中的二句:“人怀前岁忆,花发故年枝。”总之,无论随手翻到哪一页,他都有画线。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如此热爱这本书,书又为何流落到地摊?我在书的前前后后找,希望能找到签名和印章什么的,没有找到;也没有找到读诗心得之类的东西,除了画线还是画线。我在图书馆借书看时,看到别人在书里画的线,心里面总是充满着厌烦,就好像是独行在一条山阴道上,却老是遇见前人丢下的垃圾。但对这本书几乎无页不在的线条,我却充满着敬意。我猜他不会是一个专家教授之类的人,因为这些人做学问的境遇良好,不会买这样一本翻阅不便、字小得可怜的书;他也不会是大学生之类的人,因为年轻人根本不会有这种沉潜的耐心,他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他也不会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因为这样的行为需要某种娴静,太累的人很难有这份心情。那么,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想他可能是某个企业工会干事或是机关里的一个小科员或是一个中小学老师之类的人。我想他人际关系一定很好,大伙都很尊敬他,但他和谁都不会太熟络,因为他内心里自有一个世界,他觉得在现实社会争来争去没啥意思。他看上去有点落寞,时常走神,但他心里自有风云,他有对自然的爱,有对生命的沉思,有对生活的感叹……他喜欢来自古诗世界里那种岁月的绵长感和沧桑感,他认为那个世界花更像花,树更像树,落日更像落日,江水更像江水……发生的事更为深刻,更为有力,更为优美。因为古诗就像一把神奇的雕刀,把一些不重要的不美的多余的东西全部给清除掉。他的时空有些错乱,有些恍惚,但就是在这种咨询热线:
错乱和恍惚中,他的生命得到了拉长,从而使得他显得更为飘逸,更为动人,更加令人难忘。
书是怎么到地摊上来的呢?也许是他去世了,他的子女们觉得书是个累赘;也许是他换了新居,觉得这书他读透了,没必要再带;也许是他忽然感到这个古诗的世界,并不能慰藉他现在的生活,觉得读古诗没啥意思了,卖掉算了……而无论是哪种情况吧,我敬重这样一个有着精神生活的人,他不声不响地干了件大事,那就是把八百多年中一百多位诗人的九百多首诗,仔细地检阅了一遍。他让岁月有了价值,让古诗有了价值,让古诗人们有了价值,而这种价值,正是我们生命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陶国萍)12月24日,记者从安庆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上获悉,今年以来,该市公安机关会同相关部...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