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花亭街道举行的“邻里写春联,民俗进万家”活动热闹非凡,一幅幅春联送到了群众手中,热情的微笑洋溢在邻里之间,拉近邻里感情的同时,也让大家领略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安庆晚报》1月24日)
“送春联”活动如此红火,足见老百姓对手写春联的喜爱,彰显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俗话说:“有钱没钱,贴对子过年”,当一副副寓意吉祥的对联贴起来时,不仅给节日增加了诸多喜庆气氛,而且也给人力量、信心和勇气。这些年,免费“送春联”活动已经成为安庆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而且从书法家亲临现场,到书画志愿者挥毫泼墨,再到老干部、学生爱好者加盟其中,参与队伍不断扩大,送“福”形式持续创新,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广。
“送春联”活动之所以如此火爆,关键在于找准了传统文化与现实需求的结合点。不得不说,这几年安庆的年味儿似乎有点淡,很大程度上是春节的文化意蕴日渐淡化。弥补这种遗憾,从春联这个年俗文化载体补起,就是最好的切入点。开展“送春联”活动,不仅让书画艺术有了旺盛生命力,而且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更是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过年气氛。可以说,“送春联”送出的是祝福,是文化传承,更有一种浓郁的“乡愁味”。
放大“送春联”活动品牌效应,大有潜力可挖、文章可做。一方面要增加互动性,在广泛开展“送春联”活动的同时,还可以组织职工、青少年编春联、写春联、议春联、品春联,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这项活动中真切领略到更多的文化真谛,持续提升文化品牌的黏合度和参与度;另一方面要提升创新力,紧密对接群众文化生活的所需所盼,将生肖元素、地方文化元素以及核心价值观元素融入到春联中,创作更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富有安庆地方特色的春联精品,让春联文化延续出更蓬勃、更强大的生命力,这样溢出效应就会更大。
一副小小的春联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载着浓浓的乡愁。既要传承,亦要创新,只有这样,“送春联”文化品牌在充盈“年味”中才能历久弥新。推而广之,与手写春联同样有深厚社会土壤的舞龙、舞狮、玩花灯等年俗文化,亦应在推陈出新、打响品牌上多下功夫。说到底,这得靠“政府主导、社会主体、群众主力”三者共同发力,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喜闻乐见、贴近群众的年俗活动,因势利导地挖掘好、传承好年俗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来保护民族之根、民俗之魂。只有积极参与到增加年味的具体行动中,安庆人的这个春节才会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促进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1月29日,安庆石化危化品码头及油气输送管线迁建项目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在迎江区新洲...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