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许多糖尿病患者既想与家人共享美酒佳肴,又担心引起血糖升高,真是左右为难。那么,糖尿病人如何过一个平安、祥和的节日呢?
保持生活规律相对稳定
节假日生活规律易打破,“饥一顿,饱一顿”容易使血糖波动大。如果只按时吃药或打针而未按时吃饭也会引起低血糖。节日期间糖尿病人切不可长时间泡在牌桌上,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娱乐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情、充足的睡眠,尽量避免熬夜,不要因家人团聚而过度劳累。伴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病人要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定时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降压药物,最好备些心脏急救药。
好吃也要控制总量
面对丰盛的菜肴,糖尿病人应选少油少盐且清淡的食品,切不可大鱼大肉。糖友每日盐摄入量在5g为宜,腊鱼腊肉等盐腌制品尽量避免食用。为避免食入过多的油及盐,夹菜时也要尽可能沥干汤汁,或者准备开水,浸水、清洗后再食用。加糖烹调的食物不要多吃,像糖醋、蜜汁等。油炸食物去皮后再吃,至于油脂高的食物,像鸭皮、鸡皮、肥肉等,可以先剔除,建议选择骨头较多的部分食用。
不可多吃饭、多用药
节日期间,一些病人认为饭吃得多了,再多吃些药或者多打些胰岛素就可以控制血糖,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任何药物的疗效都是以饮食治疗为基础,多用药不但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副作用也随之加大,而且会导致血糖风险增加。
饮食结构要合理
有人认为肉质食品是蛋白质,饭是多糖,因此多吃肉、少吃饭即可,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其实不然,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必然导致蛋白质摄入超标,过多的蛋白质同样会引起血糖升高,并可能造成肝肾等脏器负担过重引起代谢性疾病。相反,如果每天进食主食较少,也会造成营养失衡,甚至会引起饥饿性酮症。五谷杂粮是糖友的好伴侣,粮食加工越精细,血糖生长指数越高,越不利血糖控制。春节期间,尤其要注意避免食用精细米加工成的面包、馒头、年糕、汤圆、元宵等。
适量品尝水果
只有血糖控制好的患者可以吃水果,一般在两餐之间或睡前吃比较合适,有监测条件时,应在吃水果前后进行监测,可以更好掌握。不要在餐后立即吃水果,避免因连续摄入过多的糖类使胰岛负担加重。血糖高的患者应以黄瓜、西红柿代替。此外,尽量选择含糖低的水果如草莓、樱桃、猕猴桃、柚子、木瓜、火龙果等,而不吃含糖高的水果如荔枝、桂圆、香蕉、山楂、水蜜桃、石榴、柿子、蜜桔等。避免将水果榨成果汁饮用,因为它会加重血糖升高。
无糖食品也含糖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无糖食品”也不是可以无限制多吃的。所谓无糖食品,只是没有添加蔗糖,但食品是粮食,同样会产生热量,故不能随便多吃。必要时可与主食交换。还有的病人认为花生、瓜子等坚果类零时不含糖分,在限定饭量之外作为零食加餐,其实它们含热量很高,不仅可使血糖升高,还可使血脂升高。
戒烟限酒
吸烟有害健康。吸烟不但导致血糖难以控制,而且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议戒烟,而且要避免处在吸烟的环境下被动吸烟。在特殊情况下,糖尿病病友偶尔、少量喝点酒也是允许的。少量的概念是红酒50-100ml、啤酒250-350ml或低度白酒50ml,即便如此也应相应减少25g主食的摄入。经常、过量饮酒不仅可能使饮食控制失衡(高热量、水溶性维生素丢失及代谢紊乱),而且易诱发低血糖。
注意出行安全
如要外出旅游,事前必须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压、血糖、眼底、肝肾功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心电图等,以便了解自身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慢性并发症、合并症情况。如果病情不稳定,血糖持续偏高、剧烈波动就不宜旅行。如果伴有感染、酮症酸中毒或其它并发症则禁忌外出旅行。
在旅行途中要注意保管好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包括胰岛素。胰岛素要求保存在4-20℃,防止冻坏或热坏,影响疗效。带好血糖仪及充分的药量。随身携带识别卡,在识别卡上写上姓名、简单的病史、并发症情况、经常使用的药物等,以便发生意外时供医生或救助人员参考。最好每天都能测血糖,因为旅途中的兴奋、压力和作息时间的改变及所吃的食物都会影响血糖值。
糖尿病人特别是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一些点心和易于吸收的糖类,防治低血糖。避免受凉感冒,感冒可以加重血糖升高。要注意保暖,特别是手脚、耳朵等末梢部位更要注意。糖尿病人血液循环不好,容易冻伤,鞋子一定要宽松保暖,避免足部受伤。
最后希望糖尿病病友在享受节日的同时,注意合理饮食、规律生活、适当娱乐和安全出行,过一个健康祥和的春节。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记者任祥斌通讯员郭雯刘攀报道1月18日下午4时许,在长江安庆段望东长江大桥下游约2000米处,一上行船舶驾驶室里突发...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