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打开家门的时候,一阵浓郁的香味直蹿入鼻腔,馋得我口水连连。不用问,笃定是徐阿姨又在厨房忙乎呢。
“丽儿来啦,你先坐坐,饭一会儿就好。”我还没来得及打招呼,系着围裙的徐阿姨就迎了出来。徐阿姨是妹妹的婆婆,做的一手好菜。虽说是七十岁的人了,却依然精干,人人都说胖人多懒,她却是一刻也闲不住。俗话说,家有老是个宝,这话搁在妹妹家是最合适不过了。妹妹和妹婿去上班,徐阿姨就在家洗扫买做,偌大的一个家被她收拾得一尘不染温馨整洁。走进厨房,高压锅熬着八宝粥咝咝地冒着热气,电饭锅里珠圆玉润的米饭香气缭绕,灶具上一边炖着鲫鱼汤,一边炒菜。我刚要挽袖,她伸手把我拦了出去,都是油烟,出去出去,啥都弄好了,不用你们上手。
妹妹自打嫁过去,婆媳俩好得就跟母女似的。我和妹妹帮着摆桌椅拿碗筷,七盘八碟的摆满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言笑晏晏。自从孩子去外地读书以后,我的业余生活就闲逸下来,但凡一个人在家时,徐阿姨就让妹妹喊我过去吃饭。食物有一种伟大的力量,它饱含着烹调人的心意,舌头连通着心脏,味蕾品咂出的味道,瞬间转化为幸福的前兆。我边吃边赞叹徐阿姨的手艺,顺带取了取经。徐阿姨叮嘱我:你喜欢吃羊肉,我给你风了个羊腿,回去时别忘了带上,对了,明晚我包包子,煮红枣薏米粥,都是你喜欢的,还过来啊。我笑着说,都说厨房的温度决定着家的温度,就喜欢您这热热闹闹的厨房,满满的幸福味道。
跟徐阿姨相比,母亲的做菜手艺那是简单多了,但因为有妈陪着,这饭菜里便有了不一样的香。母亲说,我家大丫头最好了,吃饭不挑好待承。我说,妈,你知道吗,《怀旧食堂》里有一句话:“妈妈的饭,情人的糖,吃过后,多少年依旧不忘。”
儿子上幼儿园之前都是我妈带的,家里第一个孩子别提有多宝贝了,一家人围着他转。但惯归惯,我妈对他要求极严,“一个馒头,也要蒸熟了吃”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具体到吃饭这样的琐碎事上,那更不能马虎了——不得在未开席前捏捏拣拣,不得在长辈未落座时先动筷子,不得端着碗到处溜达。因为餐桌上的规矩,既是一种表达爱的仪式,也是给孩子做榜样最好的例子。就像作家林宛央说的——仪式感,是让我们拥有爱的感知力,并用心地去感知这个世界。而从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儿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习得了爱和被爱的真谛,好东西懂得分享,成长为知书达理,温暖纯良知感恩的模样,这一点,连我那远在礼仪之乡安庆、特讲规矩的公婆都是赞赏有加。每次从学校回来,不管时间有多紧张,儿子总是记得去看看姥姥,陪她聊聊天,喝一碗姥姥熬的白米粥……
深冬的珠城气温骤降,要风度不要温度的我,胃受了凉极不舒服,周末懒在床上,开着电热毯焐着热水袋,厨房依稀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切菜声。“你躺着别动,我中午给你做个羊肉火锅暖暖你的胃。”刚好看到清代诗人袁枚的“凡事不可苟且,而于饮食尤甚”,此时觉着先生的话听起来分外悦耳,我忍不住傻乐起来。平凡如我等的饮食男女,难得遇见诗词里惊天动地的死生契阔,那么浓情蜜意,也就只能藏在这一饭一汤里了。
香味肆无忌惮地勾引着我,起床洗漱完毕,餐桌上的火锅热火朝天。番茄锅底跳着欢快的舞蹈,羊肉片在锅里恣意舒展,千张扭着腰身百般妖娆,红红绿绿白白,一大锅热热闹闹的人间烟火。我看了看面前的小碟子,葱花与蒜泥加了麻油拌匀,没有一丁点儿辛辣刺激,和配菜一样,温和滋补,全都是为我量身打造的。那些波澜不惊的爱意隐匿在油盐酱醋里,早早与生活挂了钩,每一片菜叶每一根肉丝都在深情表白“我爱你”,浪漫得实实在在。瞟一眼先生如花般绽放的笑脸,锅里升腾起的白雾裹挟着醇香瞬间治愈了我。
中华的饮食文化、血脉亲情,在厨房的进进出出、热气腾腾中一代代延续,一碗碗美食蕴藏着令人赞叹的文化内涵。而饮食男女传情递爱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让对方的味蕾和身体在美食中得到满足,这注定要有一个人心甘情愿倾注一生的爱,才使得厨房香气四溢,催生出和乐融融的日子。而我这样一个只会下面条、做蛋炒饭的笨女人,这一碗至味清欢,需用爱来滋润和温暖彼此一生一世。
作者单位:市第三人民医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1月至4月,安庆市进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登记工作,届时将有普查人员入户进行登记。根...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