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隆重开幕。作为艺术节活动之一,安徽省“戏曲进校园”文艺汇演汇集来自全省各阶段学校的戏曲小演员们,安庆市四所学校代表安庆逐一登台演出,展示黄梅戏进校园的成果。
近年来,安庆市主动承担“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基地”的责任担当,在全省率先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试点,创新实施“百千万行动计划”(百名艺术家进校园、千场演出进校园、万家学子唱戏曲),通过“市县联动、城乡互动”的活动方式,在全市学校普及推广地方戏曲,扩大青少年戏曲受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
入课程建社团 搭建人才“金字塔”
“小女子本姓陶,每天打猪草……”黄梅戏《打猪草》耳熟能详,可打猪草说的是什么故事?猪草又是什么?
翻开《安庆市中小学地方教材--黄梅戏》,第一篇除《打猪草》的词曲之外,故事梗概、猪草的解释图文并茂。
翻看这本黄梅戏地方教材,18首黄梅戏由简到繁,由古到今,此外,还结合戏曲唱段,普及了闹花灯、划龙船、六尺巷等节日传统和典故,寓教于乐。
“作为安庆市首个授牌的‘黄梅戏传承教育基地\’,自2014年开始,学校就重视黄梅戏的教学,每周二节音乐节中,其中一节就是黄梅戏教学。”华中路第三小学校长苏春霞说。
然而黄梅戏教学也不是独立的,经过几年探索,黄梅戏已融入到学校其他课程中。
迎江区连续开展了《“我与黄梅戏”中小学生征文活动》;大观区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等时间进行黄梅戏相关知识讲座,小范围的、分批的观赏黄梅戏电影、片段;宜秀区则开展“3+X”模式推广传统文化进校园。此外,全市各中小学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黑板报、橱窗及晨会、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黄梅戏艺术。
“将戏曲教育教学纳入中小学生课程,以介绍戏曲通识知识为主,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在音乐课、美术课、校本课中统筹安排。”安庆市委宣传部艺术科王勇介绍。
作为全省首批戏曲进校园活动试点城市之一,安庆市在2017年已实现黄梅戏入校园全覆盖。进入课程表的黄梅戏课程普及了黄梅戏知识、激发了学生兴趣、传唱了经典曲目。但在普及的同时,如何做到传承,发现人才?黄梅戏社团应运而生。
“飘飘荡荡天河来,天河如带白浪飞,姐妹七人鹊桥上,要把人间看一看……”9月30日全省“戏曲进校园”文艺演出中,华三小7名学生表演的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经典唱段《鹊桥》,成为开场曲目。
舞云帚、跑圆场、手眼结合、表情灵动……这7名小学生边唱边演,将《鹊桥》演绎得惟妙惟肖,博得满堂彩。这与每周两节专业辅导密切相关。
“从二三年级热爱黄梅戏并且条件较好的学生中选出30人,再在30人中选出14人,每周五下午二节课由专业黄梅戏老师进行专门辅导。这种方法打破了行政班走班教学模式,成效明显。”华三小校长苏春霞说。
这种由课程普及到社团培养的“金字塔”模式在全市并不少见。据王勇介绍,戏曲社团基本已成为安庆市学校社团的“标配”,引导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积极加入,各校戏曲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在社团里,先天条件较好的学生会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学生黄梅戏的表演唱腔得到很大提高。
政企结合 破解师资难题
“黄梅戏课程在学校开展以来,得到了区文化馆的大力支持,每周都会派专业老师授课,但由于文化馆活动较多,老师的稳定性不够,虽然每周都有老师来,但不同的老师教授的方法和进度都不同,系统性不够。”苏春霞说。
华中路第三小学面临的问题在全市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的缺乏曾是困扰黄梅戏课程开展和学习的问题之一。
2015年开始,“黄梅戏艺术进校园”学校教师培训开始,依托学校音乐教师,重点对黄梅戏剧种概貌、表演特色及片段欣赏、黄梅戏唱段身段简单的表演动作、黄梅戏综合表演片段等方面进行培训,并进行现场考核。
高琦幼儿园副园长汪永红是一名黄梅戏爱好者,也有着多年幼儿黄梅戏教学经验,作为黄梅戏老师参与了专业培训。汪永红认为,虽然黄梅戏培训的时间不长,但也受益匪浅。
“戏曲手眼身法步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但每年的培训给了我们直接接受专业演员指导的机会,唱腔和身段以及表情的拿捏都得到提高。”汪永红说。
为解决黄梅戏专业师资缺乏的难题,安庆市连续三年在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培训师资,各县(市)也因地制宜地开展中小学校戏曲教育师资培训,参加老师600多人次。同时,引入专业院团优秀人才的作用不容小觑。
2017年暑假,黄梅戏专业演员卢亚男来到华中路第三小学,担任该校黄梅戏专业辅导老师,每周五二节专业课风雨无阻,改变了过去师资不稳定的状况。
“每周二节课,不间断的系列学习,学生们黄梅红表演功力提高很快。”苏春霞说。
据了解,安庆市发挥专业院团的人才优势,组织开展“百名艺术家进校园”,选择聘请123位专业院团戏曲人员,与学校结对共建,担任学校兼职戏曲辅导员,做到辅导时间和人员相对固定,也弥补了音乐老师专业性不足的现象。
此外,一些企业也参与到黄梅戏发展与传承中来。
2017年5月27日,由宜城路街道和浦发银行(安庆支行)联合发起的首笔2万元“娃娃学黄梅戏专项基金”正式落户依泽小学,在安庆尚属首例。
“街道发动本地企业筹集专项资金,帮助学校弥补了师资、软硬件等资金不足。”宜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虹说。
自首笔“娃娃学黄梅戏专项基金”落户宜城路街道之后,新河街道,滨江街道积极落实“娃娃学黄梅戏专项基金”项目,为黄梅戏传承和发展助力。
薪火相传 校园梅声传四方
四照园社团的8名小演员带着黄梅戏《对花》节目赴新加坡,参加了狮城少儿戏曲汇演,将中国少儿黄梅戏艺术推向国际舞台;华中路第三小学的《鹊桥》走进了黄梅戏艺术节和展演周、参加了安庆市首届青少年黄梅戏电视大赛,还接待了俄罗斯商贸团……
由普及到拔高的专业化教学,黄梅之花在校园肆意绽放,也使很多优秀的黄梅戏人才走进专业演员视野。
海口中心学校五年级学生胡优雅因黄梅戏唱得好早已是学校的名人。在大观区举办的黄梅戏进校园比赛中,更是得到了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黄梅戏一级演员王琴的关注,赞赏有加。
黄梅戏进校园后,涌现出的黄梅戏好苗子不止胡优雅一人。大观区高琦小学的张果果、宜秀区大桥中心学校的孙晰然、迎江区人民路小学的徐语凌……
“学校开设黄梅戏课程以及社团活动,从普及到重点培养,使黄梅戏在学生中得到传唱,也让一些优秀的黄梅戏人才涌现出来,或许他们就会走上专业化道路。”大观区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王名爽介绍。
戏曲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普及的同时,也改变着学生的精神面貌。
华三小作为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小学,过去学生的整体素质、精神面貌与城市学生存在差距。为此,从黄梅戏进校园入手,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精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戏曲中融入了很多中国礼节和优秀传统思想,而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适时引导,不知不觉间埋下经典文化的种子。经过几年教学,学生的精神面貌已大为改观。”苏春霞说。
从18所学校试点到全覆盖,再到覆盖40多万中小学生,全年近800场的黄梅戏“一校一场”演出,安庆市黄梅戏进校园成果丰硕。他们听得出严腔、看得懂门道、说得出黄梅戏起源发展,为黄梅戏培养了一大批小观众和小戏迷。
为了让黄梅戏在校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一些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目前课本和社团中的传授的黄梅戏曲目多以青衣、花旦为主,唱段也多以适合女生演唱,这与黄梅戏适合教学和利于传唱有关。但戏曲中还有老生、丑角,这方面没有涉及,希望能在这方面有所涉猎,拓宽黄梅戏学习的范围。”汪永红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柯慧敏)国庆假期终于到了,让大家关心的是,接下来的天气,会不会继续延续晴好天气?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国庆...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