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张龙凤在经历了数不清的挫折之后,张龙凤总结经验教训,去全国各地“取经”,终于学成归来,在家乡建起了蛇类驯养专业合作社,不仅使行业前景看好,还带动周边2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增收。
□ 记者 项珍
1983年出生于迎江区长风乡柘林村的张龙凤是位有着8年兵龄的老兵,2009年从部队退伍后,他没有去安置的单位工作,毅然选择了前途未知的创业之路——养蛇。在经历了数不清的挫折之后,张龙凤总结经验教训,去全国各地“取经”,终于学成归来,在家乡建起了蛇类驯养专业合作社,不仅使行业前景出现规模,还带动周边2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增收。
回乡创业养起蛇来
7月21日下午,记者一行乘车前往张龙凤的家乡柘林村。柘林村所在地属于丘陵地形,田野面积不大,有湖有田,环顾四周,到处都是树林草丛,非常适宜蛇类生存。张龙凤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家乡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才让他萌生养蛇的念头。
张龙凤是个有想法的人,2009年从部队退伍后,他总想着干点什么,成就一番事业。“以前我们这里蛇非常多,有些人六、七月间把蛇抓住,给它点吃的养起来,等十、十一月的时候再卖,价格能翻一番。”张龙凤说,他由此得到灵感,养蛇或许能赚到“第一桶金”。
“创业那会儿我每天都看《致富经》,也看到有人是养蛇发家致富的,我想别人能成功我一定也行。”于是,在经过近一年的考察之后,2010年,张龙凤开始养蛇。在各级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下,占地20亩、总投资840万元的特种养殖公司创立了。
遭遇挫折不言放弃
创业的过程总是充满了艰辛。在公司成立之初,张龙凤带着五名专职养蛇人一边施工建设厂房,一边研究培育养殖,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那时与蛇朝夕相处,经常会被蛇咬,我们都习惯了。”张龙凤介绍,头几年由于技术不到位,养的蛇在2013年年初全部死了,亏了不少钱。
眼看着自己和职工们的心血就这样付诸东流,这位个头中等、长相腼腆、轮廓分明的男人暗自流泪,是退还是进?他一度感到十分迷茫。张龙凤说,或许是当过兵的缘故,他就是不服输,不想轻言放弃。总结失败经验,他认为问题主要出在技术上,仅靠他们几个学的皮毛是不足以养好蛇的。
找到问题的症结便要寻求解决之道。在朋友的介绍下,张龙凤联系上了在蛇领域具有多项专利研究的浙江中医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他们合作,采取现代最新技术进行环保无公害绿色养殖。
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
“自从采用先进的养蛇方法之后,我们的蛇就再也没出过问题。”张龙凤告诉记者,他们这里有几十个养殖室,每个养殖室都有编号,大小不过十平方米,全部进行封闭管理,蛇就住在这一间间的“集体宿舍”里。由于蛇冬天冷不得,夏天热不得,养殖室内常年开着空调,为蛇营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我这里目前养了三千条蛇,最高峰的时候养了两万条。”张龙凤坦言,他这里养了两种蛇,一种是无毒的菜花蛇,可以食用,一般销往上海,市场反响很好;一种是有毒的眼镜蛇,可以进行深加工创造效益。从前年开始,他的公司就渐渐开始盈利了。
由于市场行情好,张龙凤的蛇根本不愁销路,但蛇舍面积有限,容纳不了更多的蛇了,于是张龙凤发动周边的贫困户一起养蛇。他提供蛇苗、饲料和养殖技术,贫困户只需在家饲养,待蛇长成,他再统一收购。这样不仅蛇的产量上去了,周边贫困户也实现了增收,一举两得,因此有二十多位贫困户愿意跟着他养蛇。
“我们计划建立安庆动植物研究所,再在产品包装运输上下点功夫,未来跳过中间商,直面消费者,这样蛇的价格就可以自己说了算,保证农民的利益最大化。”张龙凤说。
新闻推荐
国家卫计委最近推出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科技支撑等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