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朱小平(左一)6月26日上午10时许,骄阳似火。在人民新村小区,一名身着蓝色工作服的中年男人额头上挂满汗珠,后背湿透。这名男子手握两米多长的大挖勺,用力在化粪池内搅动,后又将吸粪车里的长管放入进去……这名男子名叫朱小平,在掏粪工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
安庆晚报记者 汪秀兵 文/图
闻着臭味 挥洒汗水清淤
“趁着炎热的天气,我们对市区6000多座化粪池进行一次拉网式清淤。”朱小平告诉安庆晚报记者,眼下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只能抓紧时间干活。
说话间,朱小平手握钢筋棍,走到小区另一栋楼前,将钢筋棍的一头插进化粪池井盖上的窟窿内,用力按压,井盖瞬间被撬起。这时,他又用手扶住井盖,费力地向一旁推移。化粪池内的臭气顿时扑面而来,刺鼻难闻。
在场的记者伸头看了看,化粪池内污物非常多,又脏又臭。朱小平介绍,像这样的化粪池,单纯靠吸粪车吸肯定不行,需要往里面加水,再用大挖勺搅动。等到成糊状后,再把吸粪的长管子放进去,开动吸粪车,将化粪池内的污物吸出来。
听了朱小平的介绍,记者顺手拿起一根大挖勺,用力搅动。没一会儿,记者就感到胳膊酸,满头大汗。由于“不过关”,朱小平从记者手中接过大挖勺,继续在化粪池内搅动。天气太热,汗水从朱小平的额头流到脸颊,滴到地上。他用胳膊擦了一下,又继续搅动化粪池里污物。
应急疏通 挑战嗅觉极限
这个小区的清淤工作刚刚结束,朱小平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通话结束后,朱小平告诉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天后宫社区曹家巷一座化粪池出现漫溢。“大家赶快到曹家巷应急。”
朱小平等人到了曹家巷漫溢的化粪池旁,四周已是臭气熏天。由于吸粪车开不进去,朱小平只好带领大家扛着大挖勺,提着粪桶,来到这座漫溢的化粪池旁。
朱小平拿起钢筋棍,撬开化粪池井盖,用大挖勺舀出污物。不到20分种,便舀出了百余斤的污物。虽然现场恶臭难闻,朱小平却像没有感觉似的,而路过此地的行人,一个个捂着鼻子,快速通过。
“舀粪只是第一步。”朱小平向记者介绍,第二步是用长竹片疏通化粪池管道。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根约10米长、6厘米宽的竹片,将竹片一头伸进化粪池管道内,来回捅着。
朱小平不停地弯腰、起身,看似轻松的活儿,干得非常辛苦的。10多分钟后,这座化粪池的管道终于被疏通了,朱小平这才擦了擦汗,而他的衣服已经湿透了。
由于连续干活,加上炎热的天气,朱小平和同事们实在太累了,便走到树荫下想休息片刻。这时,一名小伙子从家门走出,向朱小平等人喊道:“你们快点把粪便处理掉,臭死(人)了。”
听到喊声,刚刚坐下休息的朱小平和同事们马上站了起来,继续干活。
不怕脏累 就怕不被理解
朱小平告诉记者,他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脏和累,他们并不怕,最怕的是人们不理解。”
朱小平说,有一次,他和同事在宜光新村清理漫溢的化粪池,由于未及时将地面上的粪便清理掉,结果一名居民像吃了“火药”似的,站在楼上冲他们喊叫,并谩骂他们。“按照单位的规定,我们不能回嘴,只能忍受着委屈。”
“清淤时,粪便经常飞溅到身上。回到家后,身上还有一股恶臭味,有时粪便还会飞溅到嘴里。”朱小平说,工作20多年来,他不知误吞了多少粪水。“如果只是脏臭,忍一忍就过去了。可掏粪这活,能坚守下来,实在不容易。”
朱小平说,曾有一名同事不小心掉进了化粪池,被大家拉上来后满身粪便,过了好几天身上还是臭的。“掏粪工”早已习惯这些臭味,但别人还是会觉得这个职业“有味道”。
朱小平说,有人刚来到这个岗位时会很无奈,但他总劝他们“既来之,则安之”。习惯这份工作后,他们会明白,“掏粪工”揽下了又脏又臭的活,为的是让市民们能过上干净整洁的日子。
记者手记:在繁华城市,有像朱小平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以处理粪便为业,挑战嗅觉体验的极限,并承受他人各种不解的目光。幸好,他们还有最好的心态,即享受平凡、享受劳动的快乐。对他们而言,最好的相处方式是:知道他们,记住他们,并尊重他们。
新闻推荐
今年上半年,安庆市二手房房票资金结算累计受理813户,金额5.6亿元。为应对结算高峰,市二手房房票结算中心采取平台预约登...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