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子刊《自然-通讯》正式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微笑精灵”长江江豚荣升独立物种。这个“忧伤的喜讯”如果最终被认定,就意味着一旦长江江豚灭亡,地球上将又少了一个物种。近日,记者从安庆长江江豚西江救护中心获悉,在长江生态系统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近年来我市不断修复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西江江豚迁地保护成效显著,长江安庆段江豚栖息环境进一步完善,目前21头长江江豚在西江救护中心栖息繁衍。
江豚“大家庭”又要添丁了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初春时节的雨后,乍暖还寒,顺着同马大堤一路往西,距离市中心约25公里,便来到位于大观区海口镇培文村的安庆长江江豚西江救护中心。
西江是长江的故道,位于吉阳矶水道,是长江下游典型的鹅头型河道,河道全长约9公里,常水位下平均宽度约300米,平均水深约8.7米,最大水深超过20米。
安庆市对于长江江豚的保护,可以追溯到2007年。
2007年,白鱀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后,我市设立江豚自然保护区,建成了西江江豚驯养基地和救护中心。
2014年1月,安庆长江江豚西江救护中心项目建成并运行,同年4月,市渔业局在长江干流救护了5头江豚,放入西江围网内进行康复治疗,经过6个月精心饲养,5头江豚全部康复,并于2015年6月繁育了一头小江豚。
2016年11月10日,农业部联合安徽省人民政府在我市正式启动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并批准从长江干流捕捉10头江豚放入西江。
“去年和前年在西江各出生了一头小江豚,目前共有21头长江江豚在西江救护中心自由地栖息繁衍。今年3月初,我们为这21头江豚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这些江豚健康状况良好,其中有2头怀孕了,预计5、6月份将有小江豚宝宝出生,到时候我们西江“大家庭”又要添丁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博士游磊告诉记者。
捕鱼人变身江豚守护者
“吃饭咯!”4月12日下午,在安庆长江江豚西江救护中心圈养区,喂养员檀同根和周捷保拎着两桶小鲫鱼来到水边,周捷保用一根插在水里的竹竿轻轻敲打水面,檀同根熟练地将活蹦乱跳的小鲫鱼砸晕,扔入不远处的水中。不一会,水面上露出一个黑色光亮的脊背,随后在围网附近又看到一个身影从宽阔的水面迅速“拱”了出来。
檀同根是池州人,早年在升金湖一带捕鱼,祖上三代都以捕鱼为生。“升金湖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我们就不再捕鱼了,2014年西江救护中心项目建成以后我就过来工作了。”檀同根告诉记者,江豚喜欢吃小鲫鱼和鲳条儿,每天需要早中晚三次向水中投食,每餐投放30多斤小鱼供江豚享用。“可能是跟他们相处久了,这6头小家伙现在都能认得我俩的声音了,我俩每天一敲竹竿,他们就过来了。”檀同根笑着说。
大家见到的都是江豚白天的生活,夜晚的江豚什么样,只有一个人最清楚,他就是看江人周有才。“喏,看到水中间那个简易棚屋了没?每天晚上我就住在那里。我的任务就是观察夜晚江豚的活动迹象,并防止有人电鱼、网鱼。”周有才说的那间棚屋没水没电,只有一张床和简易的家具,“条件是简陋了点,但是这么多年我也习惯了,偶尔休假回去两天,我还格外想念这些小家伙。不瞒你说,我以前也是个渔民,但现在的工作我觉得更有成就感。”
社会共治 守护队伍不断壮大
据资料显示,1995年长江流域约有江豚2700头,2006年尚有1800头,年下降率约6.4%;但2012年科考显示全流域仅存1045头左右,6年内下降率达13.73%。2007年白鱀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后,江豚成为长江中唯一的哺乳动物。根据目前普查的初步结果,长江江豚仅剩1000头左右,比上世纪90年代的上一次普查减少了一半以上,考虑到种群的破碎化,有效群体更少,长江江豚的濒危程度比大熊猫更严重。如果被认定为独立物种,今后长江江豚保护工作将变得更有必要、更有价值、更加迫切。
近年来,我市强化长江安庆段资源环境保护,加强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依法打击非法捕捞和破坏长江水域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严格实施禁渔期制度,并通过鱼类增殖放流、开闸纳苗、植被修复来养护和修复长江水域生态。我市还探索和实践社会化参与江豚协助巡护,由渔政部门领导并组织、安徽省长江环保协会执行,目前已有8名自愿退出渔业捕捞的专业渔民成为江豚协助巡护员。
“我们协会一直致力于长江安徽流域的环保问题,巡护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日常巡护发现非法采砂、非法捕捞、非法排污等问题,并第一时间向渔政部门举报非法捕捞行为,更科学有效地保护长江江豚,共同维护长江水环境。”安徽省长江环保协会负责人胡师斌说。
来源:安庆晚报 项顺平 盛媛
新闻推荐
图为五金加工作坊4月16日上午,市民郑先生致电《安庆晚报》热线:工农街开办了多家五金加工作坊。这些五金加工作坊不仅将人行道当成自家的“店面”,而且电锯切割金属时所发出的刺耳声音,让人受不...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