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农村教育的缺差主要表现的不是办学条件,而是教学质量和均衡教育发展,其症结就在教师。师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学科不能全覆盖,乡村教师学习发展能力不足,限制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行。
如何让乡村教师“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大观区十里中心学校探索组建“教研共同体”,搭建职业展示平台,让教师们有机会、有空间、有舞台,看得见进阶的希望,真正扎下根,实现“本土化”。
对大观区十里中心学校的教师汪婷来说,作为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开启于学校为其组建的一个“教研共同体”。
2014年,在尊重汪婷意愿的基础上,学校积极联系牵线,邀请德宽路第二小学的美术名师李娟娟与汪婷结对,在这个“共同体”里,李娟娟听课、评课,帮助汪婷寻求教学方法的提升和教学理论的转换。
汪婷的从教生涯开始于2007年,很长一段时间她担任的是数学教师和大队辅导员。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十里中心学校教师学科结构失衡,在学校的鼓励支持下,汪婷走上美术课的讲台,参加电子白板教学比赛,捡起自己的美术专业,转型为学校专职美术教师。
“虽然是学美术出身,但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师范训练。该怎么给孩子们上好一堂美术课,如何导入课程、课堂如何把握、怎样让孩子感兴趣,李老师不仅在教学业务上为我答疑解惑,也在教师的职业素养上做出了榜样,才引领我找准并立足于美术教育这条职业成长之路。”汪婷说。
在李娟娟看来,“教研共同体”的说法很官方,但她与汪婷的交流则是亲密频繁且有实质内容的合作。“年轻教师的活力与开放的思维,也让自己受益匪浅,这更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农村教育的缺差主要表现的不是办学条件,而是教学质量和均衡教育发展,症结就在教师。师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学科不能全覆盖等问题,以往在十里中心学校同样存在。农村教师没有教学交流的机会和平台,缺乏展示空间,学习发展能力不足,不利于教师成长,学校发展,更不利于孩子们的素质教育培养。
十里中心学校校长徐诗鹏认为,如何让老师们“下得来,留得住”,除了政策层面的加强人事编制管理、推行教师“无校籍管理”、提高待遇等,更重要的是让教师们有机会、有空间、有舞台,看得见进阶的希望,才能真正扎下根,实现“本土化”。
组建“教研共同体”,搭建职业展示平台,就是大观区十里中心学校为实现教师本土化探索出的良策。
“学校教育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教育。根据教学需求及教师意愿,突破学校、区域限制,邀请市、区名师与本校老师结成二三个人的‘共同体\’,对本校老师进行教学业务指导、职业道德指引,实现双向驱动。目前,全校已结成10个‘教研共同体\’。”徐诗鹏说,同时,我们提供条件,并积极鼓励老师积极参加教学竞赛,既抓住学习的机会,也能提升作为职业教师的自信心与幸福感。
专业的教师做专业的教学工作。经过几年实践,像汪婷一样的职业教师成长成熟为“一专多能的全科型”教师,扮演着各自学科岗位上的“领头羊”,在区、市乃至全国各项教学比赛中,屡次斩获大奖。学校也基本解决了困扰已久的乡村小学教育学科全覆盖问题,各个学科的教学质量大有提高,一群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乐于奉献、服务乡村的本土乡村教师,为保障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营养”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闻推荐
全市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要求坚持改革创新 提升教育质量 刘飞跃黄杰胡万宝出席
本报讯9月10日,全市2017年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召开,市领导刘飞跃、黄杰、胡万宝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市委、市政府全面部署“五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奋力建成“四个强市”,实现这个目标,...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