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医院首诊和双向转诊。然而在安庆市,依然出现“大医院看不上病,乡镇卫生院病员不多”的现象。(《安庆晚报》8月31日)
实践已证明,积极推进医联体,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破解看病难题的有效措施。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这些问题还切实存在,但就医改全局而言,医联体模式仍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和可操作性,其价值和意义很明显。目前,安庆市分级诊疗效果还处在叫好不叫座——大医院“撑死”,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中心病员不多的状态,这说明安庆市医联体建设还在路上,还需要加大投入和实施刚性制度的维护,才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要打破僵局,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大投入,通过财政扶持等手段降低改革阻力,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和医务工作者待遇;另一方面以刚性的制度、严格的考核标准倒逼大医院担责履职。
加大投入,是说要以政策和真金白银的投入,来弥补基层医疗机构最大的短板,而不能只是热衷于实现医联体的全覆盖,却没有推动相应资源、配套服务向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以至于出现“看起来很美,吃起来不香”,医联体也就会流于形式。比如,基层医疗队伍人员不足,医疗设备简陋,诊疗手段有限,专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服务质量难以“取信于民”等,正是这些短板,让百姓不愿去基层医院看病。补齐这些短板,需要政府的投入,通过有关政策和财政扶持等手段降低改革阻力,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和医务工作者待遇。有的也许还无法一步到位,但只要有这样的政策指向,只要我们绵绵用力,不间断的投入,那些留不住人、设备短缺、药物不足等问题都可以逐步改善。
而刚性制度的维护,是说由于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不存在隶属关系,因而大医院无法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基层医疗机构也不能要求大医院做这做那。如病人在基层医院治疗时,病情加重须立即转入大医院治疗,可大医院却一床难求,医联体的优势就难以体现。因此,必须以刚性的制度,将双方的权责明确细化下来。比如,规定大医院必须保留足够的预约号源和绿色通道,对转诊患者必须接收以履行职责。这样的制度设计不仅使医联体落在了实处,给患者带来实惠和福音,也使百姓尝到医联体的甜头。只有这样,大医院排队挂号,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就会减少,对医联体的建设也就会有实质性的推进作用。
新闻推荐
8月26日,在第二届“万步有约”健走大奖赛宜秀赛区总结暨表彰会上,市疾控中心20名参赛队员不负众望,认真完成为期100天的健走活动,击败本赛区其他13个队近200名选手,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万...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