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式,社区矫正是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放在社区内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在司法行政部门主导下,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是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落实社区矫正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
6月15日,“安庆市社区服刑人员矫治增能服务示范项目”启动。这一新近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社区矫正项目实施,将帮助社区服刑人员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恶习,修复社会功能,改善社会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并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发生,成为安庆市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社会工作+心理矫治
6月15日,安庆市社区服刑人员矫治增能服务示范项目启动。这一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项目,是安徽省唯一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社区矫正项目,也是今年国家唯一获得中央财政资助社区服刑人员“矫治增能”的示范项目。
项目的成功申请,得益于2015年底,在安庆市司法局的组织推动下,安庆市主城区向社会组织安庆市明康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购买社区矫正服务项目,项目成功开展一年多来成效显著。
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是创新安庆市社区矫正工作和社会治理的有益尝试。
市明康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张来风向记者介绍,项目面向27个司法所、直接服务近500名社区服刑人员,主要运用社会工作+心理矫治的方法,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个案辅导、家庭治疗、小组帮助、就业指导、困难帮扶。重点是青少年犯罪矫治和困境社区服刑人员增能服务,注重“矫治”、“增能”的示范效应。
近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菱北司法所与安庆市明康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了一场参与城市文明创建的集中教育活动。
集中学习文明创建知识,动员社区服刑人员在小组成员引导下自愿加入志愿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随后,明康社工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了心理状况调查,了解近况,以便提供后续帮助。
这是明康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作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安庆市社区服刑人员矫治增能服务示范项目”的一次教育活动。
“让社区服刑人员参与文明创建的集中教育活动,结合每月开展的八小时学习、八小时劳动,培养社区服刑人员的劳动观念、集体意识和纪律意识,纠正不良习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帮助他们修复社会关系,使他们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得到社会的谅解和接纳,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张来风说。
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陈继红表示,作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示范项目,“安庆市社区服刑人员矫治增能服务示范项目”的实施,既有现实需要性,又有实际可操作性。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是由社矫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内在需要,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这是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陈继红强调,各地依靠基层组织,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工作,进一步把社区服刑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特别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服务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在集中教育、小组活动、心理个案咨询等方面收获了很多建设性的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矫正重在矫心
谢某因多次盗窃,自营的饭店倒闭,与妻子离异,被判缓刑。自己身患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无法进行体力劳动,独自在家生活,儿子在外打工,日常生活由亲邻给予帮助。生活陷入迷茫的谢某,感到周围人都看不起自己,且仍旧有偷窃的欲望。
经过问题分析,项目工作人员通过精神分析与优势视角理论介入,运用“真诚、平等、接纳”等工作理念和技巧多次接触、会谈,抚平了案主的心理创伤,帮助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也使得谢某对于未来产生希望,确定了未来的生活计划,并保持跟踪随访。
矫正重在矫心——在张来风看来,这是社区服刑人员"矫治增能"社会工作示范项目操作实施的重点。
2016年,项目社工和心理咨询师共接案访谈489人,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测评403人次。对通过心理测评为明显有心理异常的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治、行为矫正,共有211人次进行了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
据张来风介绍,目前安庆市在矫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76人,所犯主要罪型是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毒品犯罪、抢劫等犯罪。青少年犯罪有一定的家庭、心理原因,影响青少年个体发展、家庭幸福及社会和谐稳定。因此,项目注重社区服刑人员,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矫治,以及困境社区服刑人员增能。
90后黄某因在KTV工作时,贩卖毒品罪被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自2012年7月13日到2017年7月12日进行社区矫正。矫正期间,黄某多数时间处于无业状态,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并育有一子。黄某感受不到母爱,与继父关系紧张,精神焦虑压抑。
项目工作人员接案后,与黄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帮助其纠正不合理认知,同时开展家庭治疗,建立较为正常的家庭内部沟通,并帮助其在市内某工厂流水线从事工作,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恢复生活信心,回归正常生活。
陈继红认为,心理矫正作为社区矫正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社区服刑人员重塑心灵,尽快回归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消除不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修复家庭功能,也有利于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化,促进社会秩序的持续安全稳定。
“一年多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和心理矫治,有针对性的实施分类帮教,有效缓解了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力量不足、专业矫正人员较少的压力。”市司法局副局长徐松涛说,“目前,心理矫正工作还不能覆盖到每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在心理帮助方面,还需要更深入广泛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更多的人从中获益,帮助他们正视社会现实,以积极的心态生活,让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的矫治增能示范项目,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新闻推荐
志愿者联盟站传递友爱正能量谐水湾二期是该社区十多年的烂尾楼,今年3月重新启动征迁工程。面对此次征迁,居民们都很犹豫,征迁工作,困难重重。“我是一名党员,拆迁我带个头。”社区党员,且是本次被征迁...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