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长江第一鲜”刀鱼的捕捞季。民间谚语有“春潮迷雾出刀鱼”之说。4月27日,长江刀鱼安庆段专项捕捞开始,今年的捕捞作业将持续至5月26日。记者了解到,4月27日这天,长江安庆段袁江村两条渔船的渔民共捕获4条刀鱼,最大的1两多,渔民们收获总体并不理想。由于长江水位下降,安庆市“江刀”渔汛大概在5月中旬才会到来。
产量走低加上人工饲养难度不小,还有今后每年都可能是“最后一捕”等原因,近两年江刀价格持续走高,二两以上的“大刀”售价每千克在2000元以上。
一天下来,只捕到两条70克刀鱼
清晨6时。在晨曦的微光里,袁江村的老渔民王根德搓搓手,和村里其他渔民一起,满怀期待地将船划向长江深处。
“一天下来,只捕到两条70克刀鱼。”王根德告诉记者。袁江村是一个主要从事刀鱼捕捞的渔村,每到捕捞季所有持证渔船都出港捕鱼,但今年捕捞首战成果却少得可怜。“想想20年前,一条船出去一次,就能捕上1000千克!”王根德回忆说。
每年3月初,与河豚、鲥鱼并称“长江三鲜”的刀鱼,都会从东海洄游到长江寻找产卵地,在溯江而上的过程中,身上盐分淡化,鱼体丰腴肥嫩。由于长江水环境的改变和过度捕捞,近年来长江刀鱼数量直线下降,捕捞难度越来越大。
市场供应量的减少,直接推高刀鱼售价。不过,花大价钱就一定能吃到新鲜长江刀鱼吗?未必。有资深食客称,一些商家以海刀、湖刀冒充江刀出售,这两种刀鱼无论口感还是价格都与江刀相距甚远。
“通常情况下,5月中旬,鱼汛到来以后刀鱼的产量会逐渐增加,但其售价会有所下滑,但对于我们捕捞者来说,产量增加了我们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王根德说。
大规模人工养殖尚需时日
由于长江口的水文环境变化以及捕捞过度的影响,“江刀”数量这几年锐减,今年到了“真的抓不到”的程度。王根德说,这两年刀鱼捕捞量只有二三十年前的几十分之一,和五年前相比也有不小差距。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曾公布数据:1973年,长江沿岸江刀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02年之后年产量已不足百吨,现在的年产量只有几十吨。
为应对这个情况,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曾发文,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水生野生动物调整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刀鱼位列其中。这意味着,一旦调整方案获得通过,捕捞和食用长江刀鱼将是违法行为。
如今,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野生刀鱼越来越少,而刀鱼的人工养殖依旧“长路漫漫”。记者了解到,同为“长江三鲜”的河豚鱼和鲥鱼已实现规模化养殖,但刀鱼养殖要真正实现规模化尚需时日。“刀鱼性格暴躁,一旦被网住就会拼命挣扎直至筋疲力尽,被捕捞上来的刀鱼难以存活,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种鱼难度很大。此外,刀鱼只喜欢天然生物饵料,喂养难度不小,它们还对养殖密度很挑剔,因此养殖成本很高。”渔业专家说。
如果刀鱼真的进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再加上长江可能全面禁捕的消息,今后每年的刀鱼捕捞都可能是“最后一捕”,这无疑让刀鱼价格倍增。
事实上,安庆渔政部门为保护长江刀鱼资源,保障专业渔民的利益,早就有了更为直接的“禁渔令”:在刀鱼洄游长江的季节,除持有刀鱼特许捕捞证可入江捕捞刀鱼的渔船外,其余任何捕捞行为都属违法行为。
尽管今年可能是刀鱼的“最后一捕”,但渔民们的反应却普遍比较平静,大部分渔民的想法是“等补贴”。渔民们认为,一旦全面禁捕,渔船报废拆解,国家就会对渔民有所补贴,有保障总比每次出港碰运气强。
新闻推荐
安庆市新增21家传染病直报单位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本报讯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卫生应急水平。日前,市疾控中心将安庆市21所综合性民营医疗机构纳入了传染病网络报告单位。至此,安庆市疫情报告网络单位已经上升到235家乡镇卫生院及以...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