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市民骑行在宜秀区北部新城的路上。市民正在宜秀区北部新城的服务点取车。
□ 柯慧敏 嵇奕华/文 黄有安/图
上下班骑自行车、去家附近商场、超市购物骑自行车……一年前,为旨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公交难题,安庆市北部新城率先推出了公共自行车。绿色、低碳、环保的公共自行车逐渐进入并悄然改变和“刷新”着市民的生活节奏。
运行一年多以来,公共自行车日使用频次突破上千人次。在如今共享单车持续走热的情况下,城市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情况怎样?未来公共自行车又将向什么方向发展?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控制好时间 租骑一年没花钱
4月3日上午7点,在宜秀区大龙山镇学院路附近一小区门前的公共自行车网点,迎来了准备送女儿的市民程赵兰。看着满满一排公共自行车,程赵兰和女儿分别从中选了两辆白绿色相间的车子,拿出手机APP放在自行车锁止器上方的感应部位,“叮”的一声,自行车便自动解锁了,从刷卡到取出自行车,只用了不到10秒钟的时间。
骑行的一路上,程赵兰和女儿基本保持匀速,大约二十分钟后到达孩子学校附近的公共自行车网点。看到孩子将车推入锁止器,信号灯提示还车成功,程赵兰又沿原路骑行返回家附近的公共自行车网点。
“现在家周边的公共自行车网点越来越密集,走到哪儿都好停,自己每天都要骑上两三回。”今年43岁的程赵兰是公共自行车的拥趸。她觉得骑车不仅锻炼身体,而且方便又实用。“手机扫码就可以骑走,到了地方就能轻松地锁车走人。而且还能带着孩子一起锻炼身体。每天和她一起骑车上学、放学。周末还可以一家人一起骑车到公园,多好啊!”
程赵兰说,她基本每次骑行都把时间控制在1小时的免费期内,使用一年下来,自己只交了押金两百块。
在她看来,运行一年多的公共自行车不仅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更是融入市民生活的文化符号,是城市绿色出行的金名片。外出时借一辆公共自行车代步已成市民的出行新时尚。
单车日周转率已达到3次
据北部新城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经理张莉介绍,经过一年多的运行,项目已进入运行新常态。目前已有10000余人办理公共自行车租赁卡或注册租车APP,骑行量最高一天1027次,总骑行量达30余万次。
张莉告诉记者,自2017年正式运营以来,北部新城已累计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22个,投用自行车700辆,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大龙山镇核心区域。平均日使用频次突破上千人次,单车日周转率已达到3次。
公共自行车的出现解决了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张莉告诉记者,最后一公里是,从公交车站点到居民小区的距离,从居民小区到商业区的距离,从居民小区到公园广场的距离。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补充,公共自行车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从满足群众的需要、提升市民幸福感出发,为外来游客和群众的短途旅游提供便利,同时倡导市民爱上自行车、爱上绿色出行、减少城市污染、促进城市交通科学和谐发展,这便是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根本出发点。
目前公共自行车的租车点主要分布在政府以及行政职能部门、广场公园、公交车站点、学校和居民小区门口等部位,基本覆盖了人流量密集地区。北部新城公共自行车投入一年来,投放的自行车无一丢失和损毁。
在张莉看来,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因为建立在有序的基础上,实施定点停放。考虑到国民素质的现状,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负面效应,提前做好防范性设计,才能规避风险。
公共自行车未来有望在城区“上岗”
最近几年,各地共享单车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说明人的素质需要制度去约束。
区别于一般的共享单车,公共自行车则是以政府为主导扶持,委托专业性团队管理维护运营,并接受政府监管及考核。
张莉告诉记者,公共自行车一小时内免费骑行的公益定位,统一规划管理保证车辆秩序和质量等优点,避免出现无序停放,造成单车“坟场”的后果。无论是有桩也好,无桩也好,都不能无序,市民随时随地换骑自行车需要“按图索骥”。
为规范用户的骑行,项目将GPS和通讯模块集成在自行车的智能锁上,实现对单车轨迹的准实时记录。未来对现有服务站点进行补充、加密和扩容建立在有序规范的基础上,还会将个人信用作为公共自行车租赁的依据。
不过与公交、地铁不同,公共自行车不属于传统公共交通体系,其运营发展关键在于找到适合的可持续方式。可以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让公共自行车“走”得更久和更远点。目前北部新城选用的自行车每辆价值1000多元,短期内实现盈利可能性很小,从立项建设到日常运营,尚需加强监管和政策扶持。
记者了解到,眼下公共自行车已陆续在怀宁县城等地开通,据规划设计,下一步,还将扩大公共自行车的覆盖范围,方便更多市民出行,未来有望覆盖安庆城区。
新闻推荐
怀宁县公岭镇充分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利用农闲时间,抢抓工期,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农业基础设施升级,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连日来,在公岭镇刘大屋的高标农田建设工地上,几台大型机械正在剥离表土...
怀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