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百子山村的阮家冲,时值深秋。在秋阳朗照下,我们一行人漫步进入村落。
阮家冲并不大,但建设得十分精致。村庄依山而落,户户相连,新修的水泥路面蜿蜒地穿村而过,周遭环绕的是绵延的耕田。在村落里随意走着,逮眼便是茂盛的庄稼胜景。
最早知道阮家冲,是跟一本书有关。好多年前,认识了作家章宪法。蒙他厚意,赠送了一本《明季闲谭》的书。此书虽名“闲谭”,其实却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明末著名“奸臣”——阮大铖。
阮大铖如何成为“奸臣”的,前有正史张廷玉主修的《明史·奸臣传》盖棺论定,后有野史孔尚任的戏曲《桃花扇》相佐证,可谓板上钉钉,无可更改。只是,近人好为“翻案风”,章宪法就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为阮大铖“翻案”的书。在书中,章宪法觉得阮大铖之所以沦为“奸臣”,只因他犯了两个“致命错误”:一是“说真话”,二是“入错行”。而所有这些归根结底,就是因为阮大铖太喜欢“做官”,一辈子都渴望着“光宗耀祖”。
章宪法笔下的阮大铖无疑有着他可爱的一面,而不再是一贯的“奸邪”形象。
或许,这一多面形象才更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
章宪法在他的书里执意批评过怀宁文人“生事”:当年力证阮大铖是桐城人,而今却改口坚称他是怀宁人。
我没有看到章宪法在书中标注的史料来源,但阮大铖自称“阮怀宁”,又号“百子山樵”,其寄居怀宁时的生活地,当在百子山村的阮家冲一带,这是确凿无疑的。
阮家冲依山傍水,风景极佳,可以想象当年阮大铖在此寄情山水、写诗作曲,无疑是快乐的。翻阅阮大铖的《咏怀堂诗集》,其中便有多处直接写到了百子山居屋及其周边风景(如石门湖)。
阮大铖一生背负骂名无数,但一谈到中国古代戏曲,偏偏又离不开他。
他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位集编、导、音、美于一身的戏剧家。在我国戏曲史上,阮大铖无疑具有浓重的一笔,但今日的阮家冲却早已与戏曲绝缘。村里的戏台,也不知去向,连地址都未曾找到。
离开阮家冲时,我在村口的一棵千年柏树旁驻足良久。这是通往阮家冲入口的大树,树枝参天,昭示着这个村庄厚重的过往岁月。
阮大铖虽然在历史上有着极其不光彩的一面,但阮家冲却从未对不起他。这里的山水滋养出他的诗歌与戏曲,使得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略的人物。
新闻推荐
怀宁县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审”制度,杜绝“关系保”、“人情保”,确保城乡低保审批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牢织密社会保障网,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享受到低保政策。今年以来,县民政部门强化审核和...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