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市一院儿科的方世久医生,无论是医院同事还是患儿家属,都异口同声地夸他是个好医生,技术好,态度好,服务好。的确如此,方世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亲切、谦和、诚恳。不管哪位患儿家属带孩子就诊或电话咨询,他都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说起话来轻言慢语,面带微笑,让人感觉如沐春风,也因此患儿家属都特别信任他,把他当作知心大夫,愿意找他求医问药。
患儿家属的“宣教员”
儿科与其他科室相比具有特殊性,患者大多是婴幼儿,很多幼童要么连话都还不会说,要么就是症状描述不清,所以就更需要医生认真检查,仔细询问,时刻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在近三十年的儿科临床工作中,方世久医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对患儿倾注了许多的爱心、耐心与关心,经他医治的患儿很多,小到刚出生的婴儿,大到十多岁的少年,他自己也不记得曾经抢救和治愈过多少患儿。自去年5月,市一院龙山院区儿科门诊开诊以来,他作为第一个赴龙山院区的儿科医生,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尽职尽责地为患者服务,以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赢得了患儿家属的一致好评,在当地及周边群众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不仅仅是北部新城的百姓,包括邻近的怀宁、潜山县各乡镇居民都纷纷慕名前来就诊。方世久总是热情接待每一位患儿,并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患儿家属,欢迎他们随时电话咨询,他的手机也因此成了免费的小儿健康咨询热线,每天都有四、五十个电话打进来向他咨询,每次他都细致指导患儿的吃药方法,耐心讲解患儿生病期间应做的日常护理和保健,回答家长的询问,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从而让孩子更好更快地康复。
学科发展的“助推器”
方世久说,作为医生,既然病人信任我,我就要在细节上多关注、多关心,在服务上做到位,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患儿家属的心。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龙山院区因为离市区较远,上班路途远,要求是早上8点半上班,但他每天都提前到岗,下班也经常延迟。儿科诊室刚好在门诊部进门的第一个诊室,他常常充当热心的义务“导医”,为前来问路的患者指路,带病人找就诊科室,遇到患儿病情复杂,需要多科协助的,他就带着患儿家属找各科会诊,他自己也经常参与产科的疑难新生儿病例会诊。每次产科遇到新生儿宫内窘迫的病例请他会诊,他都积极参与抢救,为患儿进行心肺复苏,有时持续到晚上七、八点钟才下班。有了儿科的大力协作,也为产科的医疗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有力推动了龙山院区产科的发展。
方世久入驻龙山院区儿科以来,诊治了很多原本在当地处理不了的疑难患儿病例。有个十岁患儿,呕吐两天,在卫生院诊断不明确,当成胃炎处理,病情始终不见好转,方医生接诊后,根据多年的经验,立即诊断出是症状不典型的化脓性阑尾炎,如不及时手术会导致阑尾穿孔,患儿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他马上请来普外科的康明主任会诊,迅速进行手术,使孩子转危为安。还有一个刚满月的婴儿,胆红素特别高,黄疸指数20以上,家属坚持不肯住院,方医生耐心跟家属沟通,说明病情的危险性,指导吃药、护理、进行自然光的光疗,在他的悉心医治下,患儿顺利康复。还有一些肺炎患儿的家属既不肯住院也不愿输液,方医生就跟患儿家属随时保持联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指导用药,跟踪复诊,直到患儿完全康复。
高原上的“格桑花”
方世久工作几十年来,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奉献,不计回报。2015年,已年近五旬的他,冒着身患高血压的风险,主动要求参加安徽省援藏医疗队,奔赴西藏山南地区,在那里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援藏工作。当地海拔高达4380米,因为高原缺氧反应严重,刚去的三个月里,他持续头痛失眠,双手肿胀发紫,但他没有退缩,硬是咬着牙关坚持了下来。援藏期间,他救治的患儿有几百例之多,常常凌晨1、2点钟,还赶去为新生儿做心肺复苏,实施抢救。今年9月份,他又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健康脱贫攻坚医疗队,连续三个月每月深入到岳西贫困山区,克服山高路险、经常停水等困难,为患儿义诊,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虽然面对患儿家属,方世久医生总是娓娓道来,但生活中的他却十分低调,不擅言谈。面对大家的夸奖,他总是表示自己所做的只是平凡的小事,是一个医生应尽的本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医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医者仁心,在他憨厚的外表、朴实的言辞里蕴藏着的是一颗真诚而纯粹的赤子之心。王娟
新闻推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进一步激发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怀宁县从切实解决部分贫困群众思想贫困、精神贫困、志气贫困问题入手,充分发...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