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7日,父亲因病去世,享年78岁。那天,天气温和,除了大哥一家在赶路以外,我们三个小家庭的所有成员都赶回来了,站在父亲床前送别。父亲走的时候是平静的,我们却是肝肠寸断,母亲更是五内俱焚、大放悲声。
1938年农历6月22日,父亲生于怀宁县一个比较殷实的农民家庭。他是爷爷48岁才得的子,受到的宠溺自不待言,幼时即被送到私塾就读,学珠算、书法,读四书五经,这对父亲后来的谦和仁慈的性格养成显然起了很大作用。
国家最困难的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父亲正当韶华,在那个知识分子稀罕的年代,他凭借自己的文化在当时的安徽省铜官山(现铜陵有色集团)取得了一份体面工作,任卢荣景(后来曾任安徽省委书记)的通讯员,他肯钻研、肯卖力,受人喜爱。在那个缺衣少的年代,父亲衣食无忧,生活体面、光鲜。
1960年,由于奶奶暴病去世,年迈的爷爷一个人在家无人照顾,父亲选择尽孝之道,辞了工作回到老家。他的选择也成就了后来和母亲的相遇,从而有了我们姊妹四个。1970年代,父亲任生产队的会计。农闲时,父亲会担些桃子等物坐船或者步行到安庆去卖,到城里兑些布票、粮票回来再卖给需要的人。这种“投机倒把”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就要遭受处罚。父亲被惩罚过一次,所有财物被没收了,后来还是用藏匿的一支钢笔兑了一些食物充饥,长途跋涉步行回家,脚都走肿了。父亲还会靠给报社投稿,弄一点稿费来贴补家用。至今家里还可以找到关于一些“牛鬼蛇绳”的手稿,时代的气息特浓。
1980年代初,个人可以经商了,父亲托人办了一个营业执照,做起了烟酒百货生意,走南闯北进货、出货,没日没夜守着店,赚了一些钱,供我们四个孩子读书生活。那时农村女孩子一般是不读书的,但父亲崇尚知识,男女并重,我们因而比其他一些农村女孩子更幸运。
生活中除了干活,父亲很少出门,基本宅在家里看看新闻、陪伴母亲,他关心政治,也关心着粮食和蔬菜,在农村,显得有些曲高和寡,但父亲很是乐于助人,邻里乡间哪家做个红白喜事,都是父亲帮他们写写请柬、对联。父亲的旧学功底好,书法也好,常常受到赞扬。父亲生命中的最后半年基本是在四处寻医问药中度过的,期间的生活勉强自理,除了住院期间,我们伺候以外,其余时间未能常守身边。如今父亲走了,我们常常感到遗憾和愧疚。父亲曾是个乡间文人,我想,我能用一篇简单的文字祭奠他,如果他地下有知,应该是欣慰的吧。
新闻推荐
创新,是企业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2013年起安庆市政府正式颁布《安庆市科技创新“一招鲜”方案》,推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转型发展,启动...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