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
无言的春节
一九六O年春,我在怀宁县城工作。
农历腊月,被派下乡搞调查研究。大年三十,辗转到了山区温桥(今清河乡)。上年度因春节不放假,没有回家过年。这次离家仅10华里,我想借此机会回家看看。家中有老人和小孩,总不能两手空空。带点什么呢?百思万难。此时农村食堂已经停伙,农民家中早已断炊,到处呈现出贫饥荒凉的景象,吃的东西根本买不到。
想回家看看,只好硬着头皮走进了供销合作社的小卖部。货架上稀稀拉拉,摆了几件农用品和生活用品,货架下面,放了几个瓶罐,分别装有食盐、煤油、糖和干菜,数量很少。不用问,这些都是凭票供应的。我只能失望地离开店门。
路上遇到一位在此地工作的老熟人,得知我的难处后也深感无奈。他找到小卖部负责人商量变通办法,最后以高价卖给我两只干咸鸭和一瓶低度酒。这在当时算是高档食品了。
这次回家过春节,本是一次难得的团聚。但没有欢乐,没有笑容,连肚子都填不饱,大家心中都有难言的苦衷。这种饥饿生活能扛到几时,何时才能吃到一顿饱饭?谁也说不清。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春节竟是我同父母在一起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不久,父亲因饥饿染疾去世,母亲也没有等到复苏后的春节,每每想起,深感这个春节之痛。
这本不应该发生的现象,却在那个特殊年代发生了,教训深刻。路虽曲折,但经过几个风暴之后,阳光显露,文明、欢乐、祥和的春节接踵而至,一个比一个更加美好。
1979,
进城过大年
1979年,全家第一次在潜山县城过春节,那兴奋劲、新鲜感,至今还萦绕在心头。
其时,我在县政府办公室供职,住房是单位出面租借的,面积不大,但也是楼上楼下,房间、客厅、厨房一应俱全,好在孩子们小,一家五口住在一起,倒也其乐融融。为纪念这一人生的小转折,年三十的上午,我特意自撰一副春联贴上,只是内容现在全然记不起来了。大年夜,勤劳灵巧的妻子做了寓意十全十美的一桌子菜,当然这些都是从乡下带来的。女儿慧玲拿来相机,拍了不少照片,权作纪念。席间,一家人频频举杯,话题自然离不开进城。我欢迎妻子进城有了工作,祝愿孩子们学习发奋,成绩斐然。说实话,一家人团聚,非但只是节约了生活开支,也免去了我周末来回奔波之苦。
到城里过年,既有喜悦,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平生第一次离开含辛茹苦一手把我拉扯大的母亲,不在她老人家身边过年,心里隐隐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孩子们陡然离开了儿时的伙伴,吃不到左邻右舍拜年时给的花生、麻糖,到城里还不熟,只能蜗在屋子里,围坐在小小的黑白电视机旁,看得出也少了些乐趣。
前些年都回乡下,不能参加单位值班,第一次在城里过年,我自告奋勇地承担了年三十与大年初一“黄金时段”的值班任务。年三十晚上,我守在电话机旁,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原来是报告某镇小孩子放花炮,烧着了草堆,我立即进行处置,好在很快就扑灭了,没有酿成事故。
大年初一,匆匆吃过早饭,赶到办公室。那年头,还不兴团拜会,一上午,到县政府拜年的络绎不绝,我倒茶递烟忙得不亦乐乎。十时许,政府大门口乱嗡嗡的,我连忙去查看,原来不知是谁将一女婴遗弃在县政府的门口,引得拜年路过的人指指点点,驻足观看。弃婴的事平时也发生过,而在大年初一又弃置在县政府,倒还是头一次。我向赵县长做了报告,按照他的指示,将孩子抱回办公室,察言观色,从围观的人群中发现政府院内一位热心的老人有收养的意向,便拜托她代为照料几天,待上班后再作处理,并从口袋里掏出钱作为生活费付给她。老人坚辞不收,爱怜地接过小孩。棘手的难题总算暂时解决了,我不由得长长舒了一口气。想想这春节值班,责任还真不轻呐!
1982,
一本新挂历
1982年,我刚满25岁。
从大年初一开始,来家拜年的人络绎不绝,满堂喜气;他们大都是父母亲的熟知旧交,有些老熟人很多年未见面,相逢时不时会热泪盈眶,那亲热劲始终感染着我。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甫一坐定,又立刻会被挂在对面墙上的一本挂历所吸引,接着又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声:“这挂历好看,比我家的好看,哪来的?”于是,这本仕女图挂历成了我家那年春节最为抢眼的亮点和谈论的话题。父母一直很得意,笑眯眯地与大家应和,十分开心。
这是本设计与印制同样精美的古代侍女图挂历,古典美女风姿翩然,栩栩动人;同时,每幅作品还配以四季花卉,姹紫嫣红,使整个画面显得富贵艳丽、喜气祥和,一股久违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有中国味”;这在当时极其少见,所以就显得新颖与新奇。一位细心的老阿姨看着看着,就掀起挂历末页,研究上面的出版社与印刷地,然后用狐疑与略显惊讶的眼神看着我父母。接着,又故作紧张地对我父亲说,“难怪啊,是香港出的,你这老家伙,这么多年了,你家里有香港关系我们都不知道,隐藏够深的啊。不行,这本挂历我拿走了,挂在我女儿新房里多喜庆,你再问你香港亲戚要一本。”说着,就要动手取挂历。当下,我母亲急了,忙上前阻止,又连声说,“我家哪里有什么香港亲戚,是一位朋友送的,说是留个想头。”母亲这么一说,那位老阿姨就不好意思再动手了,但还是恋恋不舍地欣赏着挂历。
晚上,清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你以晚辈的名义写封信,这是回信的地址,感谢这位老先生给我家寄来的新年挂历和对我们全家的新年祝福。”我一看地址,愣了一下,果然是海外地址。我问,这是什么人?父亲说,这人文革时我帮助过他,文革后去了海外。父亲只对我说了这么多。末了,还特地叮嘱我,信要写得文气些,要有礼貌。
1998,
我的成年礼
有好多年的春节,我都属于纯粹消费者和袖手旁观者,一直到那1998年我自己的小家庭单独过年,才真切体会到作为一家之长操办一个春节之琐碎和繁重。
首先是采办年货,不像现在电子商务的发达,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各样年货,那时采买年货都能跑断腿挤破头,还得防小偷。年货办齐了,腿也酸了,背也疼了,还得大扫除。而这些还只是除夕重头戏的前期彩排。
除夕的那一天,一大早起来,开始构思除夕年夜饭的菜单,几荤几素。“看鱼”得备一道,意为“年年有余”。要有肉圆汤,取意为“圆圆满满”,老家的风俗是年夜饭是在晚上,中午的时候,娘家一般会用肉圆汤下面条。我也跟着学,上午先就煮好一锅肉圆汤。而婆家则惯例在除夕那天熬一锅甜汤,什么桂圆红枣莲子银耳葡萄干等等,作为年夜饭后的餐后甜品,女儿和先生特爱吃,于是也用半天的时间熬了一锅。这叫采各家之长。家乡的风俗,在除夕当天还得做一锅茶叶蛋,名之为香蛋,用茶叶或者夏天采摘的莲蓬,将莲子取出之后的莲蓬头作为煮香蛋的辅料。这些“大件”做好之后,就是择、洗、切各种菜了,菜要几道,还要有一个吉利数字,六或八。一边在厨房里忙得昏天黑地,还得不时指挥先生贴春联以及“福”字,告诉他怎样鉴别上联和下联以及“福”字要倒着贴,还得不时解答小女儿关于春节过年各种乱七八糟的提问。
忙得团团转,还得掌握节奏和时辰,不能错过吉时,要正好卡在午后六时整,放鞭炮,吃年夜饭。当屋外的鞭炮声噼噼啪啪响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举杯庆祝新年时,那从腊月起就开始弥漫的年味此时也浓郁到了顶点。
吃完年夜饭,还要收拾清理,等坐到沙发上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时,我已经是头晕眼花,累得快散架,眼皮直打架了。所以结婚生孩子都不算成年,只有身体力行操办过春节,那才证明,你真的成年了!
2012,
加国过新年
“大年三十,我在复习”。刷着微信,朋友圈里充满了这样的牢骚。
即将期中考试的我,没有一点过年的心情。座无虚席的图书馆里,每一个人都在奋笔疾书,分秒必争的想要多刷一道题,多背一条定义。
手机响了,是华人朋友的新年祝福。
“过年好呀!”
“过什么年?姐在复习,下周二线代考试!”我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我也是诶,不过考试归考试,年总得过的嘛,意思一下也行啊。”对方回道。
是啊,年总得过的。一年时间被凛冽的寒风在不知不觉中吹走,此刻,和我们隔着十二三个小时的亲人、朋友,你们在哪里?过得怎么样?
这样想着,我拿起了电话。“爷爷奶奶你们在干什么呢,新年好呀!“
“我们都好,在吃饭呢,哥哥姐姐都来了,我们都很想你,你在那边过的好吗?冷不冷?你是怎么过年啊?”
电话那头,爷爷奶奶的声音让我的眼泪不听话地滚落下来。
一时我哑口无言。停顿了两秒,我淡淡地说,都好,我也很想你们,让姐姐替我多吃点饺子,今年过年有考试呢,替我加油吧……
看看手机,通话时间30分钟12秒,真想就这样和家人一直说下去,可他们一听我有考试要准备,叮嘱了几句“好好复习,别太挂念我们”的话便匆匆放下了电话。
春节,这个曾经让我日日期盼的日子,在跨出了国门之后仿佛瞬间跟我没了关系。但,太平洋的彼岸,有人替我多留了一份饺子,有人挂念着我的吃穿冷暖,有人在默默地守望着机场的方向……而这一切我心里的苦涩随着按下“结束通话”键的那一瞬间烟消云散。为了当初踏上飞机时的梦想,为了国内亲人朋友的期盼,我愿意在除夕之夜继续书写着属于我自己的辉煌!
新闻推荐
吴牧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