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怀宁新闻 > 正文

在安徽,说到“无徽不成镇”,大多数人都知道“徽”指的是以皖南新安人氏为主的徽商;而提及“无石不成班”,对“石”知道的却不是很多。这里的“石”,就是怀宁县的石牌镇

来源:安徽日报 2013-08-02 00:3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胡劲松 本报通讯员 钱续坤

石牌素有 “鱼米之乡”的美誉,这个方圆91.7平方公里、人口不过10万的水乡古镇,又被称为“戏曲之乡”。中国几大剧种徽剧、昆曲、黄梅戏、青阳腔等,都曾在这里驻足,故其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1982年9月,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到这里考察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作为一个普通的戏剧工作者,我这次来是‘朝圣\’的。 ”

古埠历千年

石牌,旧名宜塘,又名石牌口,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北宋初期。至今,古老的商埠已经历千年。石牌濒临长江,皖河穿越全境,石牌,自古就是皖西南通往安庆的水陆交通要道。据民国四年《怀宁县志》记载:石牌“粟布云集,货贿泉流,为怀宁诸镇之首”。明清以来,潜山、岳西的竹木柴薪、太湖的茶叶、望江的棉花、宿松的麻类等农副产品,皆由此转运外埠。清朝乾隆年间,石牌共设有江西、福建等6处会馆。南来北往的商贾,带来了经济繁荣,也推动了文化交流。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流传到石牌较有名的声腔有江西的弋阳腔、苏州的昆山腔、甘陕的秦腔、池州的青阳腔、徽州的四平腔、湖北的采茶调、皖北的花鼓灯等等,这些为后来徽剧和黄梅戏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石牌文化积淀深厚,素有“徽黄故里,戏曲圣地”的美誉。这里不仅哺育出被称为“京剧之父”的徽剧,还哺育出全国五大地方剧种之一的黄梅戏;这里,是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不仅诞生清代戏剧界“四大徽班”进京第一人高朗亭、“国剧大师”杨月楼,还催生出蔡仲贤、胡普伢、丁永泉一大批黄梅戏艺术名流。正因为此,石牌以其特有的方式,在中国的戏剧史上书写了最为灿烂的一页。2008年和2011年,怀宁县先后两次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黄梅戏)之乡”。

凭借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抗战期间,怀宁县政府曾在此驻地8年;1950年底,怀宁县城由安庆迁回石牌,直至2002年迁至高河。石牌镇作为怀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中,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城区面貌焕然一新。自1999年以来,先后被列为安徽省中心建制镇、安徽省重点中心镇,2004年又被国家建设部、发改委等6部委授予“全国重点镇”称号。

处处黄梅声

“快走,快走,看戏去!”在石牌镇,这是老百姓说得最多的一句口头语。自从100多年前黄梅戏在石牌镇建立第一个班社以来,请人看戏一直是当地农村最为时尚的消费。“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就反映出他们对这一艺术形式的普遍认可和由衷热爱。

因为这里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石牌镇民间班社除在省内长年演出外,足迹还远涉江西、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即使是在县内展演,群众也常常是汽车接送,宰鸡杀猪相迎,红白喜事、老人做寿、小孩生日等,一般情况都会邀请戏班在村里连唱几天大戏。本村和附近的村民闻讯而至,端条板凳,搬把椅子,将简陋的戏台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迟来的乡亲干脆垫块砖头或爬上大树,也要有滋有味地跟着哼上几曲。一般,村里唱戏时,村民们还会将出嫁的姑娘和周边的亲戚都邀请过来,备上好菜好酒盛情款待,那场景比过节还要热闹几分。

怀宁县目前共有20多家民间班社,其中,目前在外享有较高声誉的有石牌镇的新声黄梅戏剧团、石牌镇黄梅戏剧团等。 1945年成立的石牌新声黄梅戏剧团,近年来多次进京参加展演活动;2005年,该剧团还受到中宣部、文化部等5部委的表彰奖励。这些班社办团时间较长,演出水平精湛,衣箱和舞台设备也比较厚实、先进,演出的剧目既有传统的古装戏,也有自编自演的现代小戏,基本能够满足各个层次戏迷的要求。尤其是传统的36本大戏和72本小戏,铁杆戏迷更是津津乐道,随时都有点演的可能。当然,也有结合当前形势而现编现演的剧目,如普法题材的 《慈母泪》,反映计划生育的《生个女娃一样好》等,在农村也有一定的演出市场。此外,为了吸引人气,提高收入,部分班社在乡下演出时,演员还会根据群众需求即兴编词,常常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可以说,演出形式的多样化是石牌镇民间班社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徽黄”破新芽

历史是文化的渊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当前,石牌镇紧紧围绕“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思路,着力挖掘人文资源,推进文化建设,实现“历史文化古镇”旅游与文化共同繁荣。

在旅游上,该镇注重同步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对外,打造中华戏曲圣地,弘扬中国戏曲文化,创造旅游资源,吸纳商业投资,拓展商业开发,营建戏曲文化的发源地和朝圣地,吸引戏曲爱好者及游客前来膜拜旅游;创建国内戏曲文化第一品牌,形成国内一张知名的人文名片。对内,重塑徽黄故里,提升社会价值,在改善乡民生活环境的同时提高乡民生活水平,使全镇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让乡民重焕身在戏曲圣地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该镇拟招商引资20亿元,正在筹建的戏曲文化区建设项目,以棚户区拆迁改造为命题,以“一街一道一河滨”为规划主体框架,设置徽剧大街、黄梅戏大道两条戏曲文化景观主轴,结合本地的自然资源,构建庆洲河滨河自然景观带;设置安置小区、房地产开发小区、滨河景观区、中心商业区、旧城改造区、地产开发预留用地等大的区域,辅以其他文化、教育、商业配套等区域,提升中心城区价值,形成向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

在具体的文化项目上,石牌镇计划重建程长庚故居、杨月楼纪念馆以及重建古戏台,新建戏曲历史陈列室、石牌名伶纪念亭,打造戏曲一条街,让石牌戏曲盔帽服装作坊、手锣铜鼓作坊重新焕发光彩。重点恢复城隍庙、莲花塘、皖河古道码头、鲶鱼头外滩公园、永兴街古河道、皖河古河道等旅游景点,保留后街、正街、丁字街、永兴街和新民街等地古建筑,按照历史原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全面修缮和整理,恢复古镇风貌,同时对老街与古建筑相映衬的青石道路、楼台亭阁等进行全面修复,努力将石牌打造成为全国戏曲文化的朝圣地,将千年古镇石牌逐步纳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五千年文博园等旅游经济圈,使文化旅游业成为石牌镇乃至怀宁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古老的 “徽黄”文化,正在现代经营思路中萌发出夺目的新芽!

新闻推荐

怀宁集中财力向民生倾斜

本报讯(通讯员 檀志扬 王华)2013年,怀宁县实施的33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实际支出资金8.17亿元。为加速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该县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并对每个项目制订了详细的“路线图”和...

怀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在安徽,说到“无徽不成镇”,大多数人都知道“徽”指的是以皖南新安人氏为主的徽商;而提及“无石不成班”,对“石”知道的却不是很多。这里的“石”,就是怀宁县的石牌镇)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