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暑假是“第三学期”,很多孩子在暑假并不能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而要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家住怀宁县黄墩镇的16岁学生何龙(化名)拒上补习班,遭父亲训斥后,竟在8月10日喝下近半斤敌敌畏,以最极端的方式“拒上补习班”。事后,其父亲很自责,后悔“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新安晚报》8月13日)
原本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哪承想孩子不领情,负气之下走了极端。如此悲剧引发的内心伤痛,未来岁月里,为人父母者又该如何消解?
是父母做错了什么吗?我并不认为为人父母者有多大的错。父母所做的也只是想让孩子不落伍,在学习上能够优秀些。这没有错,是任何为人父母者都有的想法。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正被各种名利所裹挟,教育也不例外,也正变得越来越功利越短视越浮躁。处在一个功利化的教育背景下,谁也无法淡定,更不能独善其身,特立于世。于是在这种特定的场合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很有市场,喧嚣之余带来了更大程度上的浮躁,与拼爹拼金钱拼各种所谓的优势,以让孩子充当那个在考场上竞跑的负重者。因此基于这个背景考量,在我看来孩子不愿上补习班,以自绝的方式来抗争,这其中最大的错不在父母,而在当今的功利化教育。是教育的功利化让学习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让孩子深入其中而得不到应有的求知快乐。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也正是教育的功利化充当了谋取孩子生命的杀手。
曾经“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为了这个起跑线,我们拼尽所有的关系与努力,让孩子进最好的幼儿园,上最好的小学、中学,我们的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让孩子考上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除了让孩子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外,还费尽心思地为孩子选择这个那个的课外辅导班,让孩子疲于奔忙在一个个辅导班之间,全然不顾孩子的快乐与身心健康。我曾接触过一位家长,他说要想让孩子不输给别人,仅靠课堂上学的那点东西是不够的。某种地步也正是这种心理催生了各种校外辅导班风起云涌。于是一切都在悄然改变,孩子们的书包重了,睡眠少了,“四眼”多了,身体垮了,原本快乐的学习成了一件痛苦的事,被动之下的一件不得不去完成的差事,而孩子们的意愿呢?则很人有人主动问津。我们常说幸福与快乐指数,当今现实下,我敢说最不快乐最没有幸福感的就是那些整天像赶鸭子上架似的忙得团团转的孩子们。如果称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忙的人,我想一点也不为过。
教育的本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在于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快慰,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心满足与欣喜。而这种快慰、满足与欣喜是任何功利化教育所不能求的,也是永远无法抵达的。当然,我们也承认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而社会的构成是有层次的,不可能整齐划一,它需要各层次的人为之奋斗。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妨宽松点,在教育孩子上我们不奢求每个孩子都能成才,但一定要成人———成为一个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教育功利化难以根除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在选择课外教育时,一定得遵从孩子的意愿,给孩子以自由,让孩子自由选择,快乐学习。从长远角度而言,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事,在于改变当前的这种功利化的教育,让教育回归本质,以求各层次的人成才。某种程度上,教育功利化不除,孩子们的学习就不会轻松,“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论调就不会绝,而由此某些可以预见的悲剧,将会以某种我们无法想像的方式呈现于我们面前。凡此种种的悲情叙事既撕裂了人的情感,也是向功利化教育提出的最强烈的控诉。
新闻推荐
知 新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